欢迎进入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网站!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教学>>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10 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19/10/28 15:34:50 |971次浏览

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10 月记录表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师  傅

姓  名

程香

骨干称号

市骨干

学  科

数学

年  龄

42

徒  弟

姓  名

陈阿琴

培养目标

校优青

学  科

数学

年  龄

37


日期

课题

听课上课反思

 

 

2019.10.28

7的乘法口诀

程老师利用孩子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堆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收获的幸福。

采取多种方法,帮孩子记忆口诀。先让孩子找出自己最容易记忆的口诀,及其孩子记忆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孙悟空的片段帮助学生记忆,并和孩子们一起理清口诀建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即使忘记的哪一句口诀,也可以凭借另一句口诀找到结果。

精心设计的研究单,节省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孩子记住7的口诀并能利用到实际问题中。体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参与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听了程老师的课心中的赞油然而生,我所欠缺的需要多培养孩子合作,自主探究,少讲多引导,亲近孩子的学习,把数学简单化。

 

 

10.27

用数学

这次常规课,我用两个字总结:失败!把问题复杂化,脱离了一年级学生的常态,过于成人化,课堂成了我一个人讲,孩子不能正真接受。通过程老师的指导,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缺陷。主题定位也过宽,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主题明晰,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自己的探究中收获知识,感受数学的快乐!从内心里喜欢数学。

需要帮孩子构建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结构,理解并掌握他的数量关系,形成初步的解题思路为今后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学习经验。根据内容引导好学生,程老师让我仅仅围绕教材,从例题引入大括号和问号,引导学生说2个条件1个问,让学生体验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再根据练习第一题让孩子更直观的理解加法的算理:合成;利用试一试和练习的第二题,结合减法的含义理解算理。最后根据加减比较,让学生观察这加减实际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的不同。体会不同问题的不同的解体方法。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书名

(刊名)

读后随笔

 

 

 

 

教育

看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小学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习。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单位: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英文域名:kxyxx.jnjy.net.cn  电话:025-52133743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莱茵达路213号      邮编:2111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