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旸——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作者:杭德宝|发布时间:2019/12/3 9:19:07 |1108次浏览
《小学数学教与学》读书随笔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陈旸
董文彬在《转换维度,让空间观念自然形成——“蚂蚁爬行最短路线问题”》一文中以具体的实例,分析教学时如何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转换空间维度,以助力空间观念的自然形成。
比如在探讨路线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寻找最短路线的问题。由于A点和P点不在同一平面内,对学生解决问题形成认知障碍。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借助“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经验,寻求将正方体纸盒展开成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转换维度,基于想象、操作寻找点、面、线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对应关系,这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核心活动。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最短线段。同时启发学生把展开图还原回去,进而思考R点位置,最终在立体图形中画出最短路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经历空间转换,不段思考图形要素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在这些核心思维活动中不断培养空间想象力,形成空间观念。
邓慧恒在《借助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以六年级“立体模型DIY”活动教学为例》一文中指出,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策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如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明空间观念的发展只依赖纸笔练习、机械操练和记忆是低效的、无趣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动手操作开始学习有关图形、空间的知识。再比如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有时候学生难以想象,教师难以言传,就必须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准确传授数学知识。而且,由于小学生处于空间观念形成的初级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与动手操作尤为重要,这也是学生后续发展的基础。另外,丰富教师的可用资源,可以增加直观化教学的频次。教授立体图形的内容时,教师需要进行直观化教学,先让学生在视觉直观上对图形形成最初的表象,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现从二维空间至三维空间转换的过渡,使学生在物体的表象到数学的想象之间建立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