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9 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0/9/30 15:16:54 |993次浏览
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9 月记录表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师 傅 | 姓 名 | 宋丽琳 | 骨干称号 | 区带头人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30 | |
徒 弟 | 姓 名 | 孙绮玥 | 培养目标 | 区优青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24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9.11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二、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 指名回答:在你眼中,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呢??二、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一)发现美(1-6)? 1.指名分段朗读1-6自然段。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教师指导理解:?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风雨交加之夜为落叶形成条件。? (2)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这时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明朗”(师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3)“我”发现了什么?找句子,感受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地面上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亮晶晶”、“印着”说明水清澈如镜)? ②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模仿“金黄金黄”说词语,如:雪白雪白)? ③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用“一??便??”说句子)? (二)品味美(7-11)? 1.学生自由朗读7-11自然段,说一说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美? ?2.从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并交流所划的句子。?句子一: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①将“水泥道”比喻成“地毯”。课件出示图片,欣赏“闪闪发光”的地面。 ?②由近及远具体描写水泥道的美。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句子二: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①将“落叶”比喻为“巴掌”,课件出示梧桐树的叶子。? ②理解“熨帖”和“凌乱”,可联系图片和上下文或生活实际。?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句子三: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①将“小雨靴”比喻成“小鸟”。? ②你从句子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 |
徒 弟 研 究 课 | 9.20 | 《秋天的雨》 | 一、妙复字词,情景导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一课的生字和第一自然段。老师把生字朋友都藏在一首优美的诗歌里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认认哪些是生字朋友,把它找出来。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显示诗歌)?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过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那打开了大门的秋天,是怎样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句子,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感受秋雨带给我们的美丽世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示出来。? 2?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开叙述。)?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料,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吹起了小喇叭,告诉大地冬天快要来的信息呢!如果你喜欢闻闻秋天里好闻的味道的,请读第三自然段,如果你喜欢看看动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就请读读第四自然段,读的时候要注意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学生自由研读自己自己喜欢的段落。?? 2.现在把你刚才读懂的,或者在读的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现在,我们先请喜欢秋天的气味的同学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藏着好闻的气味。)? 2.让学生质疑,那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如果学生说没有,那我就说: 李老师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看看你们谁能帮帮我?为什么说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香味勾住了?)? 3.秋天里,苹果熟了,梨熟了,菠萝也熟了。看来,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雨还藏着许多香味,请你在生活中细细地闻闻吧!看你有没有被它勾住了。?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秋雨告诉我们,冬天快要来啦!小动物们都忙着准备过冬呢!现在请你们想想,自己最喜欢哪句,咱们一起来合作读读这段。当老师问到谁,就请你们把写它的那句话美美地读出来。小朋友们,准备好了么??? 1.师生合作读这段,解决小动物在秋天怎样准备过冬的问题。?? 2.小结这段:你们知道这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板书:吹起小喇叭)?? 五、?总结全文?? (指着板书)老师: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好闻的气味,还吹起小喇叭告诉我们冬天快要来了。怪不得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学生补说:带给小朋友的是一曲欢乐的歌。)(板书:一首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后随笔 | ||
《陶行知教育名著》 | 学习《教育学》,就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学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传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理,是须我们永远继承的。不但要继承,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将其发扬、拓展、光大。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比如陶公的“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等等。至于传统中之糟粕,或称之为习惯势力、传统势力,才是改革的目标。我们的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乃至于社会改革的很多方面,都喜欢摧毁一切,然后重来。结果糟粕未除,而优秀传统却荡然而失。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