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11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0/11/30 16:37:19 |972次浏览
师 傅 | 姓 名 | 李飞 | 骨干称号 | 区学科带头人 |
学 科 | 科学 | 年 龄 | 40 | |
徒 弟 | 姓 名 | 黄敏 | 培养目标 | 区优青 |
学 科 | 科学 | 年 龄 | 31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11.18 | 《玩玻璃纸》 | 《玩玻璃纸》选自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本课通过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实验,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学生发现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物体,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通过玩玻璃纸,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充满了奇妙和趣味。利用本课所学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例,并利用同色消失的原理,尝试创作“隐形的画”,了解玻璃纸其他用途,学以致用,更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给社会生活环境带来的改善。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丰富的实物演示、充分的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强烈好奇心,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发现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让本课教学内容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 |
徒 弟 研 究 课 | 11.24 | 《变色花》 | 《变色花》选自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意识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产生进一步探索奥妙的愿望。 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中性的各种物质,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紫甘蓝汁)、能利用自制的蔬菜指示剂(紫甘蓝汁)鉴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体会到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本课中,我以“魔术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一节课,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的参加了实验探究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致高昂的实践着、思考着、讨论着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课后延伸”环节,延续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是一个不错的活动。但是课后要保证学生真正去做,还需要老师的督促和耐心的指导。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后随笔 | ||
《微亦足道》
| 本书作者是曾宝俊老师,江苏省的特级教师,在科学教育方面很有研究。本书的形成就是他在教学研究中搜集的案例整合而成。虽说都是小案例,但却并不只是简单还原当时的情景,而是有分析,有理论指导。在这么多的案例中,有反例也有正例。“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烟云”,很难扎根在学生脑海中。当前“动手做”科学已经成为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材料的种类、组合及交给学生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而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目标之间的紧密联系,具备这样功能的材料简称为有结构的材料。这样的材料结构严谨,指向概念的巧妙,一旦出现在学生面前,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思维冲击,会引发学生的认知。科学不单是事实、定理和测量方法的集合,它更是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系统。用科学观察超越日常看看、从用手分类到用脑归类、从用口到用心表达交流、从胡乱预测到理性假设理论、从控制到设计变量。正如作者所说的——微亦足道,教学上没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事,就都值得好好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