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浩——读《小学科学教育概论》有感
作者:杭德宝|发布时间:2021/2/4 12:13:08 |1125次浏览
读《小学科学教育概论》有感
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我们经常在讨论: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的本质?什么是科学素养?在阅读了陈华彬、梁玲编著的《小学科学教育概论》之后,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存在着很多的理论版本,但也有很多方面是大家的共识:(1)所谓科学思想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2)科学是需要用证据来说话的;(3)科学带有主观性,因而科学家应努力识别并避免偏见;(4)科学是逻辑推理及人类想象和创造力的结合;(5)科学的发展受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对科学的理解不应仅仅只停留在科学知识上,更该驻足于在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寻求其本质,培养学生们求真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走入学生中去,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共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重视证据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小学科学教育概论》中提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听过的事物易于忘记,我见过的事物易于牢记,唯有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才是我真正理解的”给学生一碗水,实际把学生比作一个容器,而教师则为另一个较大的存水的容器,而知识则变成了流水。这里隐含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不值得我们提倡的。小学科学课程作为科学的启蒙课程,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思维,提升对科学理解和应用。
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要做到:1、要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提出问题的技能。2、要培养学生设计、开展科学探究的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按计划进行研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证据对研究结果提出解释,考虑不同解释的可能性,以及对研究结论和过程进行评判。 3、要培养学生应用工具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技能、技巧。4、要培养学生在充分运用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建立模型的节能。5、要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和逻辑性岁为分析、验证已建立的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的技能。6、要培养学生分许、思考对同一现象做不同解释和预测的技能,同时接受他人对自己研究结果的质疑。7、要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解释的技能。
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的实效性。《小学科学教育概论》告诉我们“在小学开展科技活动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着重培养他们科学的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同时还要注意他们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我们学校,每学年都会举行“科技创新月”活动,由于缺乏专题研究和教师指导,活动质量让人担忧。通常情况学校是在“科技创新月”活动前一、两周布置学生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作品收集之后教师将较好的学生作品评出一、二、三等奖,集会时发奖,张榜公布表彰。事实上这样一些活动学生参与不够积极,很多学生都是教师指派完成任务然后上交学校评比,学生作品完成的质量也不高,小论文在网上下载的现象极其严重,家长帮助学生完成的小发明和小制作也不少。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这种现象,科学教师要下大力气。可以在开学初制定一个科技活动主题,然后建议学生根据这个主题选择一些小的课题进行专题研究,这个过程科学教师一定要跟踪指导。在科技创新月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建议学校成立一个专题研究评定小组,做好对专题研究成果的评定和奖励工作,以推动学生参与到专题研究当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