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责任督学5月份督导反馈单
作者:无|发布时间:2022/5/27 11:08:40 |987次浏览
江宁区责任督学督导反馈单
第2责任区 责任督学:周录林、应从祥、张伟
被督导学校:科学园小学 督导时间:2022 年 5月24日
督导主要内容及反馈意见: |
(一)深刻领会“双减”政策,严正课后服务意识。 春季开学以来,学校确定了以“双减”为目标的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从细化学生作业管理、严控教师考试行为、全面推进课后服务等方面全面践行着“校内减负”。在去年前期督查整改的基础上,学校继续优化办学行为,着力落实减负增效,实现绿色质量提升。以此次专项督查为契机,重新全面审视学校“双减”工作。学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基础上,在《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的指导下开足开齐了所有国家课程;学校坚持零起点教学,特别是4月份复学以来,要求各班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要对疫情期间线上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并查漏补缺,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及态度,杜绝了进度提前、难度加深等违规行为。 (二)深入研究“+2”服务,严格课后服务行为。 学校在《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学生作业管理细则》、《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作业公示制度》等较完善的制度管理下,各年级学生的作业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一二年级做到了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了1小时以内;在控制学生家庭作业总量的同时,学校规范各学科教师的考试行为,一二年级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阶段性检测,三至六年级只计划安排一次期末检测,并要求只能以等级制呈现学生成绩。校长、分管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是落实作业减负的关键责任人,学校建立起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层层压实不同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作业减负才能真正有效落地。尤其是学生睡眠没有因为作业而受到影响的现象,因此,只有学生作业“控量提质”,“五项管理”和“减负增效”才能得到保证。 (三)深耕研订“+2”方案,严置课后服务课程。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基本完成学科课程后续的定量家庭作业,各年级知识学科都会在课后服务时间段设置两课时了作业指导课,由任课教师进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业指导,目前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校内基本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课后服务时间段还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23个艺体社团提供给所有自主选择。其余时间段还在三到六年级学生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设了5个校级精品社团提供有需要的学生去选择。学校按照“政府主导、学校组织、社会参与、公益普惠、学生自愿”的原则,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提高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全力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有兴趣有信心、家长在家庭放心满意。促进了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的学习与生活和谐健康地运行。也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提炼“+2”经验,严扎制度管理笼子。 为落实好“5+2”课程计划,学校制定了《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三级巡课制度》,采取校长室、教务处及年级组三级联动相结合的形式监督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为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教务处要求各备课组认真研讨家庭作业内容和形式,提前制定作业计划并提交审核,学校将审核之后的作业进行校内公示;学校每学年都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设计展评活动,以此促进与推动每一位学科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与水平。学校还把作业设计作为专题研究内容,融入到学科教研活动中,以研促教。学校还建立了语、数、英任课教师的作业协调机制。1-2年级学生,工作日提倡不带书包回家,教师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3-6年级学生,平时不提倡语数英以外的学科布置书面作业,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体艺或劳动类、实践类的作业,语数英学科每科每天的作业不超过20分钟。语数英教师必然要建立协调机制,协调人为各班级的班主任。学校为每名学生设计了“每日作业或任务记录本”,为每个班级设立了“每日作业或任务登记板贴”,教师布置的各科作业或任务统一记录在“板贴”上,供学生记录在“记录本”上,班主任作为总协调人必须天天如一日把握好各科作业的总量,确保学生不会因为作业而影响睡眠和其它学习和生活。 |
学校存在的问题: |
无 |
学校整改措施: |
无 |
责任督学意见: |
一是作业研究已初见成效,但作业设计及命题管理待提升。“双减”背景下,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相对减少,学校明确将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作为两组活动中研讨的重点。各教研组、备课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作业模式”,虽然通过作业计划申报能过看出广大教师在“优秀作业设计”等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但是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设置还需要更高层次的引领,更加还需要相关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二是家长对“双减”认知存在偏差,对学生学业关注度下降。“双减”形势下的教学已经实施了近一年,各年级均有反映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有所下降,部分家长与教师交流时反映出对“双减”认识不到位,对孩子学习的监管相对松懈,对家校共育形成了困扰。加上学校课后服务资源相对紧缺,学生睡眠管理等还未完全落到实处。由于服务资源尚缺,学校目前只能在一、二年级开设兴趣类社团活动,课后服务还是多以作业指导为主,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在室内学习的时间过长,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学校虽制定了睡眠管理制度,但监控管理有缺位,个别还是流于形式。 希望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还要在构建“高质量课后服务模式”上继续探索。首先,学习兄弟学校在“双减”工作中的好的做法,对教师进行作业设计、学生阶段评估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升本校教师的作业设计命题能力及专业水平。其次,是不断拓展学校与家长的交流途径与平台,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双减”。力求与家长形成共同探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新局面。其三,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全方位落实学生睡眠管理制度。从身心健康的角度,面向全体学生利用队活动时间进行教育宣传。同时,再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让每一位家长充分认识到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的重要性。非必要作业可以弹性时间完成。其四是引进校外高校及家长资源,拓宽学校课后服务开展的渠道,增设兴趣社团,力争让更多的学生从教室“走出来”。让课后服务更加优质高效。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