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三):聚焦核心素养,共筑思维课堂
作者:应从祥|发布时间:2023/4/17 12:59:55 |1122次浏览
聚焦核心素养,共筑思维课堂
——应从祥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名师引领,打造优质思维课堂;团队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22年12月16日下午,应从祥名师工作室本年度最后一次活动在科学园小学如期开展。病毒无情师有意,工作室成员齐聚线上,依托腾讯会议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来自科学园小学的马志浩老师和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凡霞老师各献上一节研讨课。第二部分,由特邀的专家老师钱士虎进行点评与讲座。第三部分,由应从祥名师布置工作室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思是学之始,疑是思之端
第一节课是马志浩老师献教的《露和霜》,选自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马志浩老师以生活中的露和霜为导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直接聚焦本课的研究主题,为接下来的造露和造霜做铺垫。
本课的亮点在于实验模型的构建。学生通过思考露形成的关键因素,推测露形成的环境条件,再思考模拟实验的搭建。师生一起构建简单的思维导图,层层推进,体现了科学思维的进阶。接着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将在自然界夜晚发生的事情直观地在学生面前显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推导出自然界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马志浩老师还使用了资料阅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常规的科学课堂中常常被忽略。马老师利用科学阅读材料,助力学生对科学观念的认知和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本课充分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并结合实验的感性认知,由现象到本质,带领学生充分构建露和霜的科学观念。
凡霞老师献教的《雨和雪》,与前两课《云和雾》、《露和霜》是并列关系。五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有着明显的探究兴趣和愿望。凡霞老师以问题串“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之处?”“雨和雪的相同之处是什么?”“雨是如何形成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逐层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疑问,转而进行科学思考,聚焦本课的学习主题。雨和雪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典型的降水现象,都是由云中降下的水,为下面解析雨和雪的形成及原因做铺垫。
在学生都已做出自己猜测的前提下,凡霞老师带领学生模拟雨的形成。在实验前期的设计中,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们讨论出了模拟雨的形成环境的物质和材料,这是典型的实验室模拟雨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形象直观,将大自然中难以察觉的宏观现象或缓慢过程微缩进课堂,有利于学生构建雨的形成过程的概念。随后又在模拟雨的形成的基础上,了解雪的形成。同时,进阶深入认识雨的形成。
本课的一大设计亮点是再次让学生比较了雨和雪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不仅能通过自我评价所掌握的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同时教师也能纵向对比课堂前后学生对于科学观念的修正与掌握。
守教学之正,创学科之新
特邀专家钱士虎老师是南京市科学学科带头人,也是原六合区的教研员,扎根于一线科学教学多年。钱老师用“用心学、细心思、专心做”来作为评讲的开篇,由于疫情的原因,无法莅临现场,但钱老师还是对工作室的成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守正、立志、创新。钱老师强调科学教师应立足2022年新课程标准,以新课标中的课例为范本,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思维。在教学的每一各环节中,都要守正。尤其要落实教学设计,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科学思维,提升教学质量。立志,是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以名师为榜样,发挥团队的力量,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创新,创教研之新。可以适当开展同课异构的研究,深入发掘教学资源,创设资源库。教师们可以因势利导,发挥合力使科学思维教学成为更普世的教学形式。
最后,钱老师指正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小瑕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完善科学课堂。
活动的最后一项议程,应从祥老师肯定了献课教师,立足教材、用好教材的做法。并对工作室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做了详细的部署安排,提出读书交流会的设想,鼓励大家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把握每一次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贯穿科学思维的培养,在借鉴中提炼属于自己科学教育的方法。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本次活动在每一位工作室成员中都留下了深刻又美好的印象。见过高山,才会仰望高山,才会想要翻越高山。让我们在应从祥老师的带领下,追随名师的脚步,一路前行!
◆ 图文:谢婵莲 胡 燕
◆ 校对:马志浩 凡 霞
◆ 审核:应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