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引明方向 深耕细研促成长
作者:陈洁|发布时间:2023/5/23 15:35:56 |1073次浏览
名师指引明方向 深耕细研促成长
-----清水亭学校承办区名师工作室活动
课堂教学要基于儿童的立场,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促进儿童学习力的生长。为了进一步研究课堂的高效,促进更多教师专业成长,放大名师工作室价值。5月17日上午,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清水亭学校承办了以 “践行少教多学,提升儿童学习力” 为主题的江宁区小学数学“周祥林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四节课堂教学展示,二是专家点评,三是工作室主持人总结。
第一节是由清水亭学校刁爱燕老师执教四下《多边形的内角和》。课一开始,刁老师带着孩子们简单地回顾“我们是怎么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紧接着就直奔主题、开门见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课上,刁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探究五边形的内角和——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这几个层次分明、层次递进的探究活动,放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表达,学生不仅很快就找到了分三角形最简便的方法,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边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是由潭桥小学叶婷老师执教的五上《负数的认识》。课始,做“相反动作”这一小游戏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使学生深刻理解“负数”的本质与意义,叶老师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2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2的含义,可以画图、列式、写话、举例”和“用学过的数分别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通过追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的高度,一会儿用正数表示,一会儿用负数表示?”,引导学生明白:当参照物不同时,表示高度的数就不同。接下来,叶老师又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辩论”:小明的体重记为-3千克,你觉得可能吗?在辩论中,学生明白了当以某一个体重为参照时,超过参照体重的部分可以记作正数,没超过的部分就可以记作负数。
第三节是由科学园小学余慧英老师执教的三下《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余老师继续使用了三上“两个小朋友分两瓶矿泉水、4个苹果和一个蛋糕”为主题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想一想刚刚平均分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都是平均分,都是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人1份。”余老师紧接着追问:“你能想到一个数表示1份和2份的关系吗?”,顺其自然地把学生的关注点从分“一些物体”转移到“一个整体”上,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分数的本质意义。
第四节是由清水亭学校倪佳娓老师执教的五下《转化的策略》。倪老师提供大量素材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和体验“转化”的过程:视频播放爱迪生测量灯泡容积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两个不规则的、复杂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简单的图形;回忆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多次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数乘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等,让学生主动产生“转化”的意识,充分感受“转化”的优越性。
专家引领共研讨,思维碰撞明方向。江苏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张勇成老师对四节课做了精彩点评。张特认为整体看四节课非常扎实,四位老师教学设计精心、有创新,孩子们发言积极、大胆自信。特别肯定了刁老师的《多边形的内角和》: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课上研究氛围浓厚;层次非常清楚;板书设计思路清晰。叶老师的《负数的认识》: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学,注重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会产生负数以及对负数意义的深刻理解。余老师的《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设计创新,老师对知识的理解深刻,挖掘很深。张特认为:方法是教出来的,“策略”不是教出来的。倪老师的《转化的策略》注重让学生充分体验策略的优越性,,如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难题的?”策略的优越性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同时,张特也具体详细的指出了每节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给出了建议。如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的个数=边数-2”后,可以追问为什么“-2”,深度挖掘会更好;对负数的理解是重点,但负数本身的教学不要弱化;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转化策略的“喝水”游戏环节,要让学生明白是思路的转化,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钻坚仰高,笃行致远”。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最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科学园小学周祥林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周校长指出工作室每一位成员都要多听、多想、多思,深刻领悟每一次的活动主题,真正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做到学为中心,为学而教,提升学生“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