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网站!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教学>>阅览文章

教学视导聚合力,笃实力行促发展——新学期新教师视导报告

作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3/9/15 13:43:56 |764次浏览

教学视导聚合力,笃实力行促发展

——科小新进教师教学视导报告

时光恰好,秋风有信为进一步规范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我校在开学第一周开展了新进教师教学视导活动。本次活动,我校行政领导走进教师课堂,通过观察和评估他们的教学实践,为新教师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反馈,帮助新进教师不断改进他们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以下是本次视导活动的情况记录与交流反馈:

一、亮点特色

语文学科:

刘倩倩老师在执教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中语言精练,组织有序,讲解清晰到位,课堂效果好。在教学词语时,对于难懂的词语,不仅讲解词义,更注重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对学生授之以渔。

陈未未老师在执教的《小小口令我来说》一课中,教学设计符合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利用整节课整合常用口令,能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利用向师性的特点,通过教师示范,趣味比赛的方式,让枯燥的训练更有生机。

张佩瑶老师在执教的《草原》一课中,基功底扎实,语言灵动,课堂气氛活跃,并且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同时能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将整体感知与精读品析有效结合在一起,师生活动扎实有效,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李玥老师在执教的《我是中国人》一课中,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观看视频,借助情境感染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如分组读、男女生读等,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有效指导。

范晓倩老师在执教的《天地人》一课中,能够充分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利用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设计合理,不拔高,并能围绕目标开展教学。课题组织有序,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陈芬老师在执教的《我们上学了》一课中,采用对话交流+图片呈现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认识不同民族,了解不同民族风土人情,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注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且能够贯穿整个课堂,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学科:

潘宇老师在《认识负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学态度认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指导细致。潘老师能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在知识的学习之后能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身影。课堂中,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

刘雨薇老师在《数一数一课的教学中,注重从学生活动经验入手,合理引入新知,并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切入新知识点的学习,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能较好地提醒学生如何去数一数,进而培养学生掌握数一数的技能。

英语学科:

唐亦周老师英语课《Unit1 Hello》中,课前准备充分,精心制作了PPT,进行了板书设计。教学形式多样:视频播放、听读练习、演练展示等,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教学过程流畅,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与学生互动较为自然顺畅。

张璐嘉老师在英语课《Unit1 Hello中,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课堂氛围融洽,教师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对学生朗读的发音和音调都能够进行细致的指导,并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作为角色进行朗读,增加了朗读英语的趣味性。

其他学科:

在林兴选老师执教的《篮球投篮及游戏》一课中,林老师教师讲解清晰、示范准确,教学基本功扎实。科学的设定学生的运动负荷,通过合理的组织与调动,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              

二、问题反思

1.教学流于过程学习目标达成度不高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够科学和合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交流流于形式,讨论内容不具有针对性

生组内交流并未到交流真正的效果。教师预留的交流、讨论时间过短,学生在交流中敷衍地讨论一些泛泛而谈的话题,没有深入探讨或提出具体观点。

3.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参与面过窄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学生没有课堂参与感,缺少主动性。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只有教师评价而没有生生互评。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接受信息时,他们的思维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可能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4.只注重结果忽略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特别关注学生坐、立、听、说、读、写、演的习惯培养,从细节处入手落实良好的课堂习惯。教师要善于通过评价来帮助学生参与学习、培养习惯,坚持正面表扬、榜样示范为主,批评提醒教育为辅,教师努力做到在课堂上既有威严感,也有亲和力

三、改进建议

1.善于学习,吸取经验

各学科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知道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并且能够应对各种教学挑战。新教师可以向老教师请教如何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以通过观察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习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注重常态认真反思

常态课是日常教学的主体,新教师想要进步,必须从常态课的教学入手,温故而知新,需要做到教学内容反复备课。注重常态课教学要求,将公开课的标准常态化,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进步。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积极邀请组内教师通过听、评,交流分析教学症结,就课堂出现的问题出谋献策,提高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了解学生关注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4. 研读教材,精准定位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与理解,科学的设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尤其需要弄清楚编者的设计意图,以及每个教学环节背后的教学意义,从而有效地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下载

拼接图

IMG_20230915_122423


IMG_20230915_133340

撰稿:刘凯

校对:马志浩

审核:周祥林

单位: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英文域名:kxyxx.jnjy.net.cn  电话:025-52133743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莱茵达路213号      邮编:2111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