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十八):源起自然,思在课堂
作者:马志浩|发布时间:2024/6/4 20:11:34 |520次浏览
源起自然,思在课堂
——江宁区小学科学应从祥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翠屏山小学成功举办
绿树成荫,蝉鸣声声,带来夏日的热情与活力。2024年6月4日上午,江宁区小学科学应从祥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南京市翠屏山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南京市溧水区教研员李玉辉老师和江宁区教研员刘德云老师莅临指导。应从祥老师及其工作室成员以及翠屏山小学相关教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学习。
江宁区学科带头人、翠屏山小学科学骨干于庆老师执教了《天气与气候》一课。于老师以露营出行为由,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从天气预报中认识各类气象要素,认识“天气”的概念。通过分析近二十年南京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了解长时间南京的天气变化,认识“气候”。最后,于老师借助小组活动带领同学们共同研究了漠河、昆明、吐鲁番近二十年的气象变化,进一步认识气候的多样性。
翠屏山小学王小乐老师分享了《种子的传播》一课。本课为《用种子繁殖》的拓展课。王老师借助有趣的小狗清理苍耳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苍耳为什么要粘在动物身上?”导出课题。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苍耳种子和鬼针草种子,引出关键问题“形态结构与传播方式有什么关系?”然后,观察具有代表性的六种种子,汇报归纳种子的多种传播方式,层层递进,更深一步地认识到形态结构与传播方式的关系。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胡蓉老师带来了《有趣的食物链》一课。胡老师先在调查草原上被偷猎的动物的大情境下,引导学生分析线索,明确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认识食物链。紧接着,她以有趣的套筒游戏为梯子,帮助学生学会书写正确的食物链。然后,胡老师利用图钉和毛线将草原上的食物网的变化具象化,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可能被偷猎的动物,认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思考自然界中动植物残骸的去处,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南京市溧水区教研员李玉辉老师以《基于证据的思维型科学课堂教学》为主题,结合国策和省优质课例阐述了进行思维型教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他指出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不断经历发现问题、寻找证据、推理形成观点、迁移应用、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寻找证据、解释、表达并不是最后的步骤,学生经过分享交流、经历批判反驳、达成共识也是重要的思维碰撞历程。江宁区教研员刘德云老师提出在《天气与气候》一课中如果能基于大数据、建构模型进行分析会更有助于学生的发现和思维发展。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不仅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也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科学教育的热情和信心。此次小学科学应从祥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