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绒韵传匠心 非遗薪火润童心”
作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4/24 13:43:11 |45次浏览
“龙腾绒韵传匠心 非遗薪火润童心”
——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小学举办非遗主题教研活动
为深化非遗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探索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新路径,4月23日,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小学承办了以“龙腾绒韵·非遗匠心传承”为主题的劳动与综合实践教研活动。江宁区劳动与综合实践发展班的40余名青年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课例观摩、技能培训、研讨交流等形式,共同探寻非遗文化在劳动课堂中的育人价值。
一、匠心课堂:拉花舞龙里的文化传承
活动伊始,科学园小学胡敏老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拉花龙》劳动实践课。课堂以"龙舞启智"为引,通过视频震撼开场,带领学生感受龙文化的磅礴气势与精神内涵。孩子们在胡老师的引导下,从折叠彩纸、绘制纹样到剪裁粘贴,逐步完成拉花彩练的制作。
当孩子们手持自制的拉花龙进行舞动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们兴奋的笑脸与非遗文化的灵动之美交相辉映。”这堂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传统手工艺技巧,更通过沉浸式体验,让龙文化的精神内核悄然根植心田。
二、思维碰撞:青年教师共研非遗育人新路径
在课例研讨环节,青年教师们围绕《拉花龙》的设计展开深度对话。胡敏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收获,也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不足。听课教师们肯定胡老师这节课的巧思外,也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先做两组拉花范例,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以此体现课堂的提升和迭代,又有“展示环节把作品集中放在黑板上,形象直观”,还有“情境创设的趣味性不足,可以结合传统习俗来导入”等,思维的碰撞、灵感的火花在活动教室里迸发。
江宁区教研员王诚成老师最后做出了评价,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统筹思维,体现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王老师从课程设计维度进行专业点评,她指出,要整体把握教材,准确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延续性来合理安排每节课的重难点,后续创新实践课程体现进阶梯度。"劳动教育不应止步于动手操作,更要成为文化自信的播种机。"王诚成强调,教师在非遗课程开发中需深挖传统工艺的智慧结晶,也要探索符合现代学生认知特点的传承方式。
三、指尖生花:绒花技艺中的匠心传承
活动下半场,胡敏老师带领青年教师体验绒花发簪制作。从铜丝勾条到打尖传花,教师们屏息凝神地倾听,然后用绒条制作出了山茶花发簪,当一朵朵细腻柔软的绒花在指尖绽放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
这场充满文化意蕴的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当青年教师们带着满载的思考离开校园时,非遗传承的星火已在心中点燃,等待他们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续写传统文化与时代教育交融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