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备课组活动报道(一)
作者:张声涛|发布时间:2017/3/6 14:09:49 |1174次浏览
2月16日,本周星期四,六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参加了第一次集体备课组活动。
整体流程是,第一,传达学校本学期对备课组的要求;第二,备课组本学期的活动安排;第三,结合学科特点,怎样出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实效。
这次备课活动中每位组员都认真积极地参与,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与建议。并且切实的落实了本学期的计划,也相信后面我们组能够充分地开展活动。
研讨计划:
科学园小学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工作目标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中心校教学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主要措施
围绕课题个人自备,提前设想→集体研讨→修改完善→预案增补→实践教案,课后反思。
1、准备阶段
由备课组长根据本册教材的单元数量,制定出学期集体备课计划。计划中要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中心主备人,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2、实施阶段
(1)个人自备,提前设想。集体备课的过程重在集体交流和研讨 ,这就需要教师个人做好充分准备, 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务必做好以下四备:a、备课标。课标是教师备课的依据和指南,教学必须有目标,要让课标始终伴随备课的全过程。备课做到反复学习课程标准,不断思考课标理念,以课标为依据,把课标要求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b、备教材。备教材就是要理解编者意图,做到先入教材,看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梳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确立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等;c、备学生。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恰如其分地设计教学目标,制定实施策略;关注“培优辅差”工作的开展,在备课时,为优生设置一些提高性的练习,关注差生的辅导,基础题是练习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多提问、多指导,促进其快速成长。d、备方法。备教与学的策略,学习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具体安排等;e、备练习。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生活性、操作实践性等。f、备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以说,材料是科学教学的基础,教师演示材料可以展示科学实验现象,学生通过操作材料可以观察到科学实验现象,而这些现象是能揭示概念的。因此,教师应关注材料,关注材料首先要关注材料的“结构性”。这就涉及到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数量等一系列问题。是指向概念的还是容易引起学生无关注意的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思考。要求每位教师对集体备课要研究的内容进行认真研读分析,围绕“三维”目标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与研究,在充分考虑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形成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想,以质疑或补充主备人的发言。在个人自备阶段,主持人可以先收集一下各人在备课时产生的困惑、以前学生可能出现的典型错例,拟定一个自备提纲,使教师自备时有的放矢,交流时紧扣关键。
(2)集体研讨。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研讨主要从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研究教学重、难点;探讨教、学法;明晰教学思路;确定教学时数;研讨典型教学预案等方面进行。研讨时主备人介绍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构思,其他教师共同研讨进行增删、矫正,初步形成教学预案,最后备课组长作小结,记录人对活动作详细记录。
(3)修改完善。备课组长将单元各部分内容分工到人,各成员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完善,形成规范的文本预案,发送至各成员待用。
(4)预案增补。备课组成员在规范的教学预案上,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班级学生情况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等方面,再作调整补修,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5)实践教案,教后反思。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和即时性,实践教案这一环节可以按先集中再分散的原则进行。也就是由主备人率先执教,备课组成员共同听评,进行首轮实战研讨后,再由教师各自进行二次预案增补,再有针对性地执教。每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写出教后反思,重在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点或缺憾,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形成研究成果,不断深化研究层次,并在下次集体备课中坦诚得失,以求共同借鉴。
三、具体活动安排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组活动安排 | ||||
周次 |
年级 |
主备内容 |
主备人 |
备注 |
一 |
六 |
备课组任务布置与分工, 《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
单红梅 |
|
三 |
六 |
《圆柱的体积》 |
王洁 |
|
五 |
六 |
《圆锥的体积》 |
张伟 |
|
七 |
六 |
《比例的基本性质》 |
杨旭 |
|
九 |
六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
王婷 |
|
十一 |
六 |
《期中命题分析》 |
王家富 |
|
十三 |
六 |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
李舒婷 |
|
十五 |
六 |
《正、反比例的认识》 |
周晶晶 |
|
十七 |
六 |
《整理与复习》 |
陈进 |
|
十九 |
六 |
试卷讲评 |
施怀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