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网站!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教学>>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研修心得】参加“求真悟道”2019年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活动学习感想(二)

作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19/6/20 14:47:51 |2324次浏览

等待,只为学生更好的表达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陈洁

6月3日,有幸参加了“求真悟道”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倾听、表达、思考这三个关键词,分在了三个半天开展听课研讨的主题活动。显然,这三个关键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倾听,有目标地听,带着任务去听,倾听到信息之后就需要去思考,对信息进行加工,最后选择恰当的方式、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在课堂中三个重要的素养,倾听(输入)、思考(加工)、表达(输出)。

在这一天的学习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罗鸣亮老师的《你知道吗?》这节课。

1.亲和的语言拉近你我的距离。“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学们乖!”“老师乖!”随着一遍遍的问好,学生声音越来越响亮,一声“老师乖”更是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打造了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今天这节数学课要学习什么,你们知道吗?”“不是写在这儿吗?”“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学生在“知道,不知道”中放松心情,展开学习,睿智的课堂由此铺陈开来。

2.学过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罗老师首先引出3的倍数,5的倍数后,随后教师等待,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在罗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一系列的原生态问题,展示了出来“3的倍数和5的倍数特征,为什么不一样?”“3的倍数为什么不看个位?”“15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要两个一起看?”“合数质数的倍数特征…”苏教版教材中2.3.5的倍数特征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未究其缘由。在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也困扰过我,但也终究未想到解决方法。这节课上学生能解决这么难的问题吗?

3.“你为什么不举手?”我们要负责任的交流。在学生提出困惑后,罗老师指明这节课研究的两个问题:1.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只看个位,其他数位为什么都不用看?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为什么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在思考第一个问题时,有个别孩子举手,罗老师又给了孩子几十秒的时间,静静地等待着,又有孩子举起了手。随后罗老师让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困惑在小组里说一说,在个别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又进行了第二次负责任的交流。小组交流中,说者要有意,听者也需有心。“你为什么不举手?”我们要负责任的交流,罗老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

4.“如何让大家听得懂?”“鼓掌的同学确定听懂了吗?”“你听懂了什么?”第一个小男孩用举例子的方法,罗老师充分肯定他的方式,并同时提出建议:要想一想,如何让大家听得懂?后面回答问题的孩子不再满足于纯文字口头表达,而是走向黑板,以图示+语言的形式进行清晰的阐述,在同学们自发鼓掌的时候,罗老师又问道:“鼓掌的同学确定听懂了吗?”“你听懂了什么?”在学生一个个更为自信,精准的表达后,学生们成功推理出abcd位值原理的判断依据,更是将位值原理由5的倍数特征的道理类比迁移到2的倍数特征,只要看个位d是不是5(2)的倍数就行。学生自己讲的道理,才是真道理。

5.“你明显变大了一点!”有个学生利用位值原理讲解3的倍数的特征为何看各位相加,答案很符合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孩子们自发鼓起掌来,但是机智的罗老师“抓”住了第一个鼓掌的女孩子,追问鼓掌的原因,女孩子也是吞吞吐吐的,说的反而与讲解的孩子不一样。“他好像还不明白哎,你能再详细的解说下,让她明白吗?”在若干个学生的辩论下,小女孩终于明白了,罗老师赞叹道:“你明显变大了一点!”在我们的课堂,这时常常不敢再问了,怕课不顺利,而罗老师敢“暴露”孩子的附和,看似就要不顺利了,但却让孩子真的懂了。

6.“黑板完全属于我们”。“我觉得这节数学课每一位同学说的老师都要我们每个人都听懂才能下一步。”“而且这节课大部分都是同学在讲,老师讲得反而很少。”“这节课,不懂的地方都是同学再来讲解。”……这节课上高举话筒、面带微笑、静静等待的罗老师,这是一种邀请的姿态,是一种倾听者的姿态,是一种欣赏者的姿态,再有了学生最后发自肺腑的有感而发。

回归课堂,为什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孩子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真的没有问题吗?不是,是我们的孩子“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我们要学习罗老师的课堂,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地鼓励他们,让孩子们大胆地、自由地提问、犯错、质疑、辩论、纠正……持续思考,引导学习深入,让思维真的“发声”!

 

 

求真悟道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董欢欢

很有幸能参加2019年小学数学教育论坛,虽然天气炎热,路途有些远,但这一次活动带给我的收获非常多。

王栋生老师的讲座《最重要的智慧:遵守常识》,王老师很幽默,王老师也很真诚。他提炼了很多的“常识”,如“我的手很小,请不要放太多东西”“不能用超课时和超量作业代替数学”“教师个人的特别经历,如课堂失误,走弯路,是一笔不错的资产,不要过于在意一节课的完美,让学生在常态中生长,享受正常” ……像这样睿智的话语还有很多,使我不禁在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不是为了最后完美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呢。孩子需要我们老师牵着他稚嫩的小手慢慢走,尊重他的东想西想。

华应龙老师带来了非常精彩的《解决问题》, “徒弟:师父多大了?师父:我在你这个年纪时,你才5岁;但你到我这年纪时,我就71岁了!请问:徒弟多少岁?师父多少岁?”这是一道奥数题,我也曾在班级讲过,当然我只当它是一道普通的思考题,学生尝试解题,交流解题思路,总结方法。可华老师把这一题变成了整节课的资源,其实从出题开始的三四分钟,就已经有孩子写出了正确答案,但华老师却让会的孩子“憋着,不说”。然后他带着孩子们“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带着孩子们“投石问路”,总结出了“题试三回,定能生慧”的道理。每个孩子都存在着差异,有的孩子思维敏捷,很快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的孩子则需要不断的尝试才能解决。如果思维敏捷的孩子一下子说出了答案,这样就破坏了一些还在思考中孩子的思路,影响了他们的思维,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憋着,不说”,才能让学生最大程度上去平等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早早思考出答案的同学来说,后面的课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掌握解决难题的方法,“投石问路”,遇到难题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解决问题,真正的做到“教”是为了“学”。。

张齐华老师的《确定位置》,一如既往地简约大气,浑然天成,以学生为本。但这一次上课,他很注重“听”,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听。每一次布置学习任务时,张老师都详细地出示对孩子们说和听的要求,在孩子们交流的时候,也不停地引导孩子去说同伴的想法和你对他对评价。最最让我钦佩的是,当孩子发言的时候,张老师总是深深地弯下腰,以一种专注的姿态对待每个孩子的回答,他弯腰地动作做得是那样地自然,是真的用心在倾听。我也深深地感到倾听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如果要想做到真正有效的倾听,需要老师在课堂中放慢节奏,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听,同时对学生倾听能力养成,不仅仅要老师的指导,更需要老师的正确示范,给学生做榜样。

虽然我和大咖的距离很远,但我会尽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超越自己。

 

 

 “求真悟道--2019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有感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郑伟伟

6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求真悟道”。

简短的开幕式后,就进入了正式的论坛过程。

首先是玄武区的余夕凯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主题——“向下沉潜 向上飞扬”的报告,他指出要赋予老师学生“生长的力量”,向下吸取养分才能更好的向上生长、飞扬。

随后是王栋生王老师(笔名:吴非,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杂文家)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智慧:遵守常识》,王老师指出教育观念要应时而化,学生一定要有“课外”,问题未必都要“当堂解决”,能不能多给学生留一分钟思考?课堂要有“留白”,老师“能讲”不如学生“会想”,王老师的话让我很是感触,每次上课为了让学生“会想”我多次的提醒引导是不是在打断学生的想,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断,他还愿意接着想吗?还能静下心来想吗?会不会因此下次下下次就不想了,等待着我的“打断--提示”呢?这真的很值得我去反思。

紧接着来自北京第二小学的华应龙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给我们带来一个台湾国小六年级孩子的一道难题(其实就是江宁小升初择校考试题目)“徒弟:师父多大了?师父:我在你这年纪时,你才5岁;但你到我这年纪时,我就71岁了!请问:师父几岁?徒弟几岁?”。华老师给了学生们三分钟独立思考的过程,随后问道:有几个学生做出来了?请这些已经有答案的同学憋着不说,同学们只是交流下做这道题时碰到什么难处?小组内交流下困难和问题,老师随后集体搜集大家问题所在:1、题目读不懂,2、关系找不到,3、完全没思路,怎么办?提示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再次读题,并跟学生分享一个祖传秘方—投石问路,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后,要求学生在纸上也去通过投石问路的方法去尝试,注意投石的目的是问路,通过三次尝试比较,与好朋友交流投石的过程,发现其中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在不是直接告诉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解题思路,最终展示出学生多种计算方法。在课后的交流环节,华老师提出,我本是一个笨小孩,但是他真的笨吗?真不笨,但他却指出越是笨的方法越有用,肯下笨功夫,才有真功夫!

上午的内容安排也伴随着华老师的分享结束了,下午的活动由贲特主持,而研讨的主题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倾听。首先是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节课之前张老师就借助“聽”—听的繁体字,引导学生要用耳朵,用眼睛还要用心做一个有道德的倾听者。他在课堂上手把手教学生怎样去说去听,说的同学要清晰表达,以确保所有伙伴听懂你的想法,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努力听懂同伴的想法,并和自己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在学生的展示环节张老师提出另类要求,让学生说说同伴的想法和学生对同伴的想法的评价,转换学生交流的视角,让学生学会倾听。随后又听了来自浙江嘉兴的朱国荣老师的《抽屉原理》,让学生在体验中思索在交流中感悟。

最后借助张齐华老师的话,我们要诚实的面对自己和课堂,虽然课堂现状离我们的理想状态还很远,我们需要面对、回望、反思的勇气,是能让课堂长久行走!

 

 

“求真悟道”听课反思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芮清芳

参加了一场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现场体验了专家的课堂,听到了专家们的独到见解,我感触很深。

本次的活动主题是“求真悟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两天的活动分别从倾听、表达和思考这三个方面着手,真正体现了数学课堂的“真”。“真”的数学课堂可以有很多形式上的体现,比如近几年的热点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倾听表达、合作探究等等。关于这方面的论文、课题、案例数不胜数,但都不如一节课来的实在。专家们从三个关键词着手展开论坛,并不意味着倾听、表达和思考是独立开来的,它们应该混为一体、相辅相成,这才是学习的真发生。

比如我特别欣赏福建省教研员罗鸣亮老师的课堂。首先,罗老师课的内容是孩子们关注的地方,是孩子们的盲点所在。其实很多老师和孩子都已经感受到了为何三的倍数特征是看各个位数上的和?只是孩子们不敢提出来,老师也不想提出来自找麻烦。之前学生学习3的倍数特征是利用计数器归纳总结,但学生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这次罗老师紧抓学生盲点展开课堂教学,学生也确实想学。而且从52的倍数特征入手,有了这个分析,再到3的倍数特征就比较好着手了,因为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其次,罗老师的课前的充分交流非常幽默有趣,能让孩子们热起来、活起来,短时间内拉近了自己与孩子们的距离,让孩子们想表达、无惧表达。整个课堂呈现的过程中,罗老师一直在不停地走动——传话筒,我认为这种老师亲自递话筒的方式比孩子们互相传话筒更亲切更有效。尤其记得罗老师在处理一位学生不懂得为什么999a可以整除3的问题上,花了大量时间精力。这样在某个学生身上的追求看似浪费时间,但其实是解决了和这位学生一样的一批学生的困惑,而这位学生只是个代表。这一点在之后贲老师的课堂上体现的更为明显,更令人深思信服。之后罗老师的观点阐述更是让大家有感触、有话说。罗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应该是“思考、表达、倾听、二次表达、二次倾听、二次思考……”这样有效循环的过程,这一点我特别赞同,人类学习任何知识都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不过至于思考、表达和倾听谁排第一,谁先发生,这就要视情况、视人而定了。不过在罗老师的课上有些地方我认为处理得还是有些模糊,第一点是在有孩子提出“位值原理”这个概念时,教师没有引导孩子们理解这个原理是什么意思,其实我相信肯定有很多孩子是茫然的;第二点就是在最后PPT呈现将两位数和三位数拆分开时,过得太快,虽然之前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理解用abcd来表示各个位上的数,但过渡到具体的整数当中还是要花点时间的。

其次我对下午贲老师展开的课堂特别佩服。由于第一个上台展示的孩子水平确实不高,他写的算式是自己根本不理解的算式,上台根本一点也说不出来。原来预料的是贲老师会找会的同学帮忙,让这个不会的孩子回座位听,因为这是很多老师惯用的解决尴尬的方式。但贲老师不是,他用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姿态告诉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们,这才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这看似是专门指导这位不懂的孩子,但是在孩子们你争我辩的过程中,我相信内心模糊的孩子此时也敞亮了。正是有这么激烈的一遍又一遍的表达,才让后面的3中方法顺利的展示出来。所以我想表达观点是:有时课堂上看似对某个孩子的单独指导,其实其他孩子也真正的思考了,因为我们指向的思考点或者说重难点是一致的,所以帮助某个孩子也就是帮助了一批孩子。但又不是所有的课堂都有这样的效果,贲老师的课堂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贲老师注重了孩子们有思考的倾听和有思考的表达,这就是能从某个孩子到每个孩子过渡的重要桥梁。试想如果只是贲老师与台上的学生交流或指导,这当然只关注到了一个孩子。但通过孩子们有思考的倾听与表达之后,某个孩子的课堂学习就变成了大部分孩子的课堂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我目前要追求的。

道路漫漫,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期待自己可以把一些想法付诸实践,注入到常态课中加以实践与反思。

 

 

投石问路,化错为对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余慧英

2019年6月2日,我参加了主题为“求真悟道”的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活动。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华应龙老师的课堂教学是本次活动的开场秀,令人印象颇深,受益匪浅

在这节《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华老师从一道思考题开启他的课堂教学。整节课,华老师没有教授什么精妙的解题方法,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试错”过程中,感知和领悟解题的方法。真正体现了他在课堂中所要表达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题试三回定能生慧”的道理。整节课,华老师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号: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那么简单的事情,更要挖掘知识背后的方法、思想和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数学教学的三大基本问题:倾听、表达、思考。

学生在一次次的“投石问路”过程中,其实就是一次次的“化错为对”的过程。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急于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快捷的解题方法,却常常忘了正视错误。人生自古谁无“错”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个个差错,华老师在这节课中正是教给学生一种“笨”办法——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化错。“化错”就是把差错倒过来,寻找到差错背后的正确方向,进而让差错再向前一步,“差错向前一步就是正确”。这样,学生在获得正确认识的同时,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阳光的人生态度。他们也明白了差错是另一个世界里的正确。正确的,总是千篇一律;而差错的,常常多姿多彩。

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习题批改,我总是难以容纳错误,还会放大错误。最常见的口头禅是:“讲了怎么还做错?”“讲了那么多遍,又又又错!”此刻,我确实应该反思一下自己:错误真的那么可怕吗?其实,差错往往是提醒,提醒我们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出在哪?为什么错?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可能?我们还可以思考什么新的问题?当学生怀着好奇心去咀嚼、品味差错,就会感受到差错中的有滋有味,这才是真正地学习数学啊。差错其实就是与正确相差一点儿,我们产生的差错常常都是如此,只差一点,就错了,再想一步就好了,再拐个弯就对了。真正的数学思维,是学生在差错看到问题所在,是学生在差错找到前进方向,是学生在差错寻觅新的可能性,是学生在差错养成凡事往好处想的思维习惯,是学生在差错中坚定了锤炼百折不挠的品格。

通过这节课,我真正明白了:面对错,换个角度,换种心态,错已不仅仅是错,而是走向正确之路的坚固基石!勇敢试错,定能成功!

 

 

曲终人散,余音绕梁

——“求真悟道”2019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活动有感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周慧

62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求真悟道”2019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活动。如今,论坛已经结束,但是独自想起,总有余音绕梁,回味久远之感。

在这一天的活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以下几个活动:

  1. 吴非老师讲座:关键词是“常识”

         吴非老师是特级教师,杂文家。他认为,教学不是团体操,要允许“这一个”慢慢走,要尊重“他”的东张西望;不能用超课时和超量作业替代教学,学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没有问题”是严重的问题……

    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我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做的还不够。平时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比较多,自己提问的机会比较少,渐渐地很多孩子就不会提问题了。在处理后进生问题上,有时耐心还不顾,需要加以改进。

  2. 华应龙特级的课例《问题解决》

    精彩的报告后,我们的老朋友华应龙老师来了。他带来了一个台湾国小六年级孩子的一道难题:这个问题以师父与徒弟对话的形式出现,具体内容如下:师父:徒弟,我在你这年纪时,你才5岁。但是,你到我这年纪时,我就71岁啦!那么,师父今年多大?徒弟今年多大呢?孩子们在三分钟的独立思考后,华老师问:刚才做这道题时,碰到什么难处了?学生交流后,华老师请那些已经有答案的同学憋着先不说,让同学们先说困难和问题。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后,将经过整理后的条件,在时光隧道中分别代表过去、现在、未来,它们可以随意穿梭。学生的问题概括为三种:题目读不懂,关系找不到,完全没思路,怎么办?通过提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领学生回到文本,再次读题。

    当你找不到数量关系时,华老师分享了一个“祖传秘方”——投石问路,简单的示范后,学生也通过投石问路的方法进行尝试。通过三次尝试的比较,再与好朋友交流投石问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在同学问题引领下,而不是直接告诉的过程中,进一步找出解题思路。最终展示出学生多种计算方法。

      方法展示后的回顾环节,华老师提出:我是一个笨小孩吗?投石问路的方法笨吗?在多种反思后,诠释对思考的另一种理解:最后提出:越是笨的方法越有用,巧妙的方法却有限。

    《问题解决》课堂展示是会务组活动安排上的介绍,华老师自己给今天活动的课题是《你是笨小孩吗?》

    在课后分享中,华老师谈到这节课的“偶得”:浏览朋友圈,发现问题;在工作室群里发布问题,征集解答;获得不同解答,对比梳理解法,提炼出本课课题。这一切都发生在与家人一同出游的旅途中,所以说是“偶得”。但是,又不能说是“偶得”。因为之所以能够有此“悟”,绝对并非偶然,实则是华老师持续思考,不断实践,已形成数学眼光使然。那么,为什么会用“你是笨小孩吗?”作为这节课的课题呢?除了有对学生的引领与鼓励意义之外,还与华老师的个人经历以及特点有关。在数学教学方面,可能没有人会评价华老师是“笨小孩”,但是,在生活中,华老师却是个常受家人和同事诟病的“笨小孩”:爱人不在家,一天不吃饭,只因打不开家里的压力锅;到北京多年,仍乡音浓烈,同事恨之不器,只因口语天赋不足……综上所述,在生活中,华老师无疑是个“笨小孩”,但,那也仅限于生活中。

    在教学中呢?凡听过华老师的课,听过华老师的讲座,都不会有人对此有丝毫怀疑。两相对比,说明什么呢?是的,正如在课堂上华老师给学生们的引领与鼓励----只要努力,我们终能让“不会”变成“会”,让“不能”变成“能”。并且如果这个方面不行,那就换一个方面试试,总会发现有一片天空属于自己。

    我想,这点可能不需要让课堂上的学生去悟得,但却需要坐在会场里的教师,在求真的过程中逐渐悟到的、指向人生再反哺教学的真谛。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求真悟道”活动感想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陈旸

    63日上午我参加了的“求真悟道”2019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的活动,听了两节精彩的名师研讨课分别是罗明亮老师的《你知道吗?》和吴贤老师的《平移》以及随后的研讨,在以表达为主要研讨维度的这场活动中,关于“表达”我也有一些简单的收获:

  3. 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去培养的,并且有时需要和授课内容进度之间进行一些取舍。

  4. 表达能力存在共性与个性,对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不只是数学学科的事,而关乎各种学科,所以应该多和语文教师等沟通,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应该多关注孩子逻辑方面的锻炼。

  5. 此外,身为教师我也要反思自己的表达能力,要更加注重规范自身的语言和表达,注重言传身教。

     

     

“求真悟道”教育论坛学习心得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潘卓茜

2019年6月3日我有幸参加“求真悟道”2019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活动,无论是观摩名师示范课,还是聆听大咖们的沙龙研讨都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上午的活动主题是表达。数学需要怎样的表达?从罗鸣亮和吴贤老师的课中我们似乎都能找到点答案。数学需要有思考,有思维的表达。罗鸣亮老师执教《你知道吗?》引领学生探究5、2、3倍数特征背后的秘密。课堂上,罗老师关注问题的设计,关注每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关注每一种想法的合理表达,学生在罗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思路逐渐被打开,表达也越发流畅。数学需要形神兼备的表达。吴贤老师通过《平移》的教学,关注学生的每一种想法,她鼓励学生敞亮心中的思考,用合适的方法来表达,从形神兼备来引发孩子们对表达外在和内在的双重关注。这些三年级的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表达变得清晰、条理、有逻辑。通过之后的沙龙研讨,思维碰撞,大家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表达是各学科老师的协同作战,数学需要共性的表达更需要有数学味的独特性表达,表达要言而有序、言而有物、言而有理;在表达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批判是更有效的方式。

下午观摩贲友林老师的课,一开始就有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贲老师让上台的孩子把手臂伸长了,看看能伸到哪里?然后他就在适合孩子的那个高度画图。作为老师,我们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板书的高度,大部分时候心里只有自己精心预设的结构精巧的板书。贲老师心里始终装的是学生,黑板是学生的,板书也是学生的,发乎本心,行于爱心,从细节展示了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贲老师课堂上对5号学生的引导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引发了我一些思考。5号学生在班级里应该是一个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一度让课堂似乎陷入了一个死胡同,一般老师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多次尝试后,学生依然没有领会时,老师们一般会舍弃,用一句:谁来帮帮他?换一个同学清晰表达,这个环节就能很快过去。但贲老师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一门心思地全班同学一起再听,再说,再画,终于在多轮反复后,5号理解了算式的意义,将这个问题流畅地表达了出来。5号孩子是一个幸运的孩子,这节课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也给了他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功体验,对他今后的数学学习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求真悟道就是求教学之真,让课堂教学真正基于学生真实的基础进行,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本真。看看我的数学课堂,感觉自己要学习,要领悟的还有很多,还得不断摸索,不断成长。

 

 

 

 

 

 

单位: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英文域名:kxyxx.jnjy.net.cn  电话:025-52133743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莱茵达路213号      邮编:2111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