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网站!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教学>>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青蓝结对”徒弟听课反思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0/6/1 16:26:55 |1160次浏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听课反思

贝先慧

2020528日上午第一节课,我聆听了程老师的一节公开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和感受:

一、对单元知识的整合复习

程老师清晰地将单元内容分了两大板块,每个板块里都有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认识面积复习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面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在认识面积单位复习”中的核心问题是: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有多大?

这些核心问题都是根据书本例题梳理出来的,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紧密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

1.举例说明“什么是面积”时,程老师引导学生用手摸具体物体的面来加深对面积的印象。比如当一名学生说“学习单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时,程老师就拿着一张学习单摸了摸它的一面给学生们看。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大屏幕展示两个图形的同时,程老师也准备了具体的图形纸片,引导学生归纳出观察、重叠、数格子的三种不同比较方法。

3.在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老师和学生都制作了相应大小的正方形。为了丰富学生对三个面积单位的感知,书本上设计的三个操作活动都依次让学生完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程老师拿出用报纸拼出的1平方米正方形,比我心中的大小真的大了很多,实际展示出来后很震撼,1平方米在脑海中的印象就更加具体形象了。

接下来“这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可以站多少个同学”,程老师依次点学生站在纸上,结果可以站下15名同学,和我预想的要好多人。结束后程老师追问“你觉得能站人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体会与同学们的高矮胖瘦无关,而与同学们脚的大小有关,因为是脚与正方形纸接触。

“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出黑板的面积”,程老师将两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依次借助小磁铁与黑板贴合,发现一块黑板的大小比2平方米要大,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用1平方米去感受身边事物面积的大小。

程老师在这节复习课中没有加入“在()里填合适的单位”这一类型的题目,而是注重建立起学生对三个面积单位的直观感受,注重积累知识经验。将三个面积单位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思考:填“平方厘米”时想到大拇指指甲盖的大小,填“平方分米”时想到成人手掌的大小,填“平方米”时想到制作的1平方米正方形的大小。

三、一题多问,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程老师从书本众多题目中精选了5道题,虽然复习的知识点较多,题量较少,但是从题目本身向更深一层拓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image.png

图片中的第1题,学生已经在学习单的相应图形中摆满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每排摆4个,可以摆这样的3排),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每排摆3个,可以摆这样的3排)。到这里已经解答出了结果,但程老师又追问了一句:“如果不摆满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你能测出它们的面积吗?”学生有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探索的预习经验,能想到:沿着长方形的长和宽、沿着正方形的两条边长摆,不摆满也能算出面积。

图片中的第2题,在讨论“1平方厘米与1厘米有什么不同”时,学生能很快区分1厘米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可以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讨论过二者的不同后,又接着讨论“1平方厘米与1厘米有什么联系”,程老师引导学生很快“在1平方厘米中看到了1平方厘米”,因为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后来程老师演示了1厘米到1平方厘米的变化过程:将1厘米向上平移1厘米的距离,平移过程中“扫过的面的大小”就是1平方厘米。

程老师的这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课,整合了书本2-3课时的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虽然没有具体强调,但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应用自如了,说明学生预习面积公式时,已经通过大量的操作积累了很多知识经验,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以及如何计算。

总体来看,整节课的知识内容很丰富,课堂节奏感很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配合让课的内容很顺畅,一些拓展的问题也能激发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思考,问题有层次性。


单位: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英文域名:kxyxx.jnjy.net.cn  电话:025-52133743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莱茵达路213号      邮编:2111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