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网站!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教学>>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10 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0/10/30 16:19:05 |1048次浏览

师  傅

姓  名

刘彬

骨干称号

区学带

学  科

语文

年  龄

43

徒  弟

姓  名

芮南轩

培养目标

区优青

学  科

语文

年  龄

27

日期

课题

听课上课反思

 

 

10.9

《猎人海力布》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刘彬老师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单元的单元训练主线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要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刘老师把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创造性的复述故事作为本课的难点。
    一、以读带讲,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篇幅比较长,所以刘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先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继续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海力布是怎样得到的宝石?宝石有什么用处?海力布得到宝石后,有什么事情不能做?他后来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
    二、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即可。刘老师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自己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把语言组织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环节之后,刘老师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说一说:你会在刚才讨论出来的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大框架下会加上哪些内容?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会怎样评价猎人海力布呢?这样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创造出不同版本的答案(创造复述后的答案)。对海力布的评价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能力,这是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是学生在社会上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10.22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遭受毁灭的景象。文章篇幅不长,内涵丰富。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辉煌,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其一、通过品读、感悟语言和想象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然而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因此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构思日的景观也就成了这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个重难点,这段的教学以读为主,在读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明园之大、之美,在读中学生也充分地体会到自豪的情感。
  其二、学会搜集与处理、运用课外资料。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和学生用大量的课外资料做辅助。其实这一做法并不是喧宾夺主,因为学习、与运用搜索资料的方法,是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单元中第一篇课文,我觉得再方法上应该有所引导,这是其二。今天的课堂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也充分地展示其语言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拓展其思维的空间,自己去组织语言的表达方式。尽管他们的介绍不全、没有图片,但是能把冗长的资料浓缩成几句话,能找准自己所需的东西当然,在使用补充材料的时候,我始终牢记一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源于文本而非节外生枝,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剥。课外读物成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载体,而贯穿课内与课外的是情感,是对圆明园的深沉的爱。有了资料的补充,使文本丰厚生动起来,有了师生互动的交流,课堂活跃起来,课文就被吹进了生命的灵气——有了血肉,于是它变得灵动起来。
  其三,是关注文本语言形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其实上这篇课文最大的顾虑就是容易走两个极端。过于注重感悟、想象、拓展了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另一种是太过注重情感就如思品课。间于两者之间的话,作为语文课,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语言能力上有所提升,努力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因此,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将段落裁剪开来,想让学生了解作者构段的方法,语言表达形式的丰富性。我又通过给景点分类、找景点的连接词、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虽然准备比较充分,但今天的课堂教学,遗憾之处很多,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由于第三自然段展开时候自己引得比较费力,没有把握好重点,因此费时较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更活泼、更生动、更富有激情。也会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书名

(刊名)

读后随笔

 

 

 

《班主任工作漫谈》

 

    《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不是一部教科书,书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它内容丰富、具体,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也蕴含了魏老师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并没有用系统的、理论性的语言教我们怎样当好一个班主任,而是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魏老师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

当我用心读完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地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心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 

魏书生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读完这段话。我一下子觉得“班主任”这三个字是那样的神圣而高贵,班主任的形象在我心中也越来越高大,痴痴地觉得自己不能愧对“班主任”这三个神圣的字眼。     书中“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是确确实实地在育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回望自己管理的班级,总认为学生太小,不懂事。我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为他们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间,可他们毫无感觉,不能体谅。有时自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学生照样若无其事,不知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几个捣蛋鬼,处处与你作对。细想之下,这也应该是自己管理的败笔,没有引导学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体谅人,没有让他们形成这些良好的品质,不能体谅老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当班主任更是如此。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魏书生老师做到了这一切。魏书生老师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当学生犯错误后,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魏老师在书中也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也跟所有教育者一样一直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于如何去爱却未做过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时侯学生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这些需要更多爱的学生明白些许道理,懂得怎样做才是最合理、最正确的。

因此,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让老师享受着教育学生的幸福,而使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就是我们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学习魏老师,希望我也能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单位: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英文域名:kxyxx.jnjy.net.cn  电话:025-52133743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莱茵达路213号      邮编:2111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