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11 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0/11/30 16:30:53 |917次浏览
师 傅 | 姓 名 | 张伟 | 骨干称号 | 无 |
学 科 | 体育 | 年 龄 | 34 | |
徒 弟 | 姓 名 | 鲍凯 | 培养目标 | 区骨干 |
学 科 | 体育 | 年 龄 | 28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11.11 | 《侧向投掷》 | 《侧向投掷》内容,主要以技术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提升学生练习密度方面相对较难。 张老师本节课主要以自制器材“纸球”为主要教学器材。首先张老师利用一张空白纸,教学生玩“惯炮”游戏,让学生尝试手臂的发力方式;其次将纸揉成纸团,帮助学生进行投掷内容的技术动作教学。通过不断地教学,循序渐进,学生一步步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提升本课的练习密度方面,张老师主要采用集体练习的手段,前面学生练习投掷,后面学生无球进行练习,这也大大增加了本课的练习密度。 | |
徒 弟 研 究 课 | 11.13 | 《侧向投掷》 | 1.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侧向投掷的动作方法。重点是:引球,蹬地,转体,肩上屈肘。难点是:动作连贯。 2. 场地设置相对较好,充分利用操场上足球门,利用两根长绳,将场地很好的划分区域。 3.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学练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 4. 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练习密度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练习积极性高,整体反馈较好。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后随笔 | ||
《富兰克林》 |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影响了无数美国人的励志书,时至今日,依然给予读者满满的正能量。在我看来,除了励志外,它还是一本教育和修身之书,普通人也可通过学习和模仿来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一、励志。自传描述一个穷孩子如何在家庭中成长,求学,做学徒,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从印刷工做起,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家、作家、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的故事。 富兰克林一生嗜书如命,小时候他读了很多非常经典的好书,如约翰·班杨的《天路历程》、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马德博士的《论善行》,这些书指引他学习先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了解人性,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他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富兰克林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们起点不等于终点,人靠积极主动的努力是可以创造无限可能性的。以开放、不断学习、勤勉的心态来迎接未来,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教育。富兰克林家族有喜欢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传统。富兰克林的父亲很明达事理,受人尊重,是孩子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经常召集朋友到家里来谈论些实用话题供孩子们学习,通过言传身教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孩子也很容易接受。为了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志趣,他还带富兰克林参观各种手艺,并最终帮他选择了非常适合的印刷业。 富兰克林父亲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教育孩子不是提要求和喊口号。孩子首先是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的行为端正,受人尊重,孩子自然会信服并愿意学习、模仿。当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时,父母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帮助,避免简单粗暴。 三、修身。富兰克林的巨大成功主要取决于他在年轻时通过修身计划取得的优秀品质。他将自己希望具有的十三个优秀品质做成“功过格”,每周专注培养一个,其他兼顾,循环往复自我训练。他这样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慢慢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他也承认,这么做也是很难的,他最终也没有达成全部计划。富兰克林将自己的经验真实地告诉我们,既有可操作性,也不浮夸效果,给读者以启迪。读者只要如法炮制,即使不能达成自己的全部心愿,也可在修身方面取得很大进步。 伟大人物之所以成功,除了有优秀的品质、个人实力等自身基本条件,还需要有运气。而一旦成功,自我和他人的解读多会从自身实力的角度去发掘原因,并且对人物进行适当的美化,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实力,即使运气来到身边,也很难把握住,想成就伟大的人生更是几乎不太可能。因此,我们普通人学习伟人传记,并不需要将宝贵的时间用在发掘伟人“真实的一切”上,实用主义策略是相信那些优秀的品质是真实的,我们去学习,让自己也逐渐拥有这些品质。即使运气没有眷顾到我们,我们自身品质的提高,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