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江宁科学园小学网站!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教学>>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三月师徒结对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1/3/31 15:08:08 |851次浏览

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月记录表

2020——2021学年度第学期)

师  傅

姓  名

张超

骨干称号

区学代

学  科

语文

年  龄

32

徒  弟

姓  名

汪一帆

培养目标

区优青

学  科

语文

年  龄

23


日期

课题

听课上课反思

 

 

2021.3.24

《“贝”的故事》

《“贝”的故事》一课介绍了“贝”字的起源和演变,“贝”字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

听完张老师这节识字教学之后,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张老师设计了“生字捡贝壳”和“汉字猜一猜”等教学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2.趣味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贝”字旁的字很多,张老师设计了一个拼字游戏,让学生在拼字活动中复习了许多贝字旁的生字,如“货、购、贫、赔……”,这样同时渗透偏旁归类识字,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3.写字环节环环相扣,扎实自然。张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然后分析字形,强调重点笔画,跟着老师一起书空,看老师板书,最后自己练习。在学生写字前,老师也强调书写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写完后也能观察对比、评价。

 

 

 

 

 

 

 

 

 

 

 

 

 

2021.3.23

 

 

 

 

 

 

 

 

 

 

 

《雷雨》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其中,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写得较具体,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对来说写的简单了些。因此,在教学时,雷雨中的景象我讲得比较少。重点讲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为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在每一段课文引入上下了功夫。教学“雷雨前”时,我让学生听雷声,看闪电,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教学“雷雨中”时,我让学生看课件,听大雨哗哗的声音,并不时穿插轰隆隆的雷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雷雨后”时,我请学生欣赏课件,听蛙鸣、蝉叫、鸟啼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看精美的图片,彩虹,太阳……感受“雷雨后”的美丽。就这样,我把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领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激起他们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雷雨中”这一段我用请学生欣赏课件的方法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雷雨后”这一段我采用的引入方法是: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引领学生展开想像。

在本文中,有些句子用词非常精炼。于是,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随即引导学生:在这个句子里,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然后又引导学生把这种害怕的感觉方到句子里读,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再如理解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我先请学生欣赏课件,理解蜘蛛为什么要垂下来。然后请学生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小蜘蛛,读读这句话,体会“雷雨前”小动物的不同反应,从而进一步理解雷雨真的要来了……现在想想,学生那天的朗读真的很精彩,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精彩绝伦。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书名

(刊名)

读后随笔

 

 

 

 

 

《更美语文课》

 

《更美语文课》这本书是王君老师近十年来群文阅读研究成果的结晶,汇集了她十五节精彩群文阅读课的实录。时至今日,群文教学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语文界的专家学者们研究较多。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群文教学多是存在于口号层面,即使有实践方面的操作,也是碎片化的。在群文阅读方面,一线教师迫切希望得到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在实践中,浙江蒋军晶老师以小学为阵地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教学尝试,而初高中阶段的实践寥寥无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君老师的这本书更像是一场群文教学的“及时雨”,让我们的群文课更美,让我们的语文课更美。

这本书是以实录的形式呈现,这种“接地气”的指导更有利于一线教师从事群文阅读的尝试或者研究。此书由两大部分组成:作者对群文思想的阐述性和指导性文章——《群文教学中同类信息整合思想例谈》。在《群文教学中同类信息整合思想例谈》一文中,作者指出,“群”的思想,骨子里就是“联结”的思想;群文教学最基础的思维特质是“同类信息敏感”,最基础的操作方法是同类信息整合。简单几句话,揭开了群文阅读的神秘面纱,清晰明确地点出了群文阅读的本质,揭示了群文阅读的基本策略。

随后,作者列举了单篇文章的整合、单元内文章整合、教材内外文章整合、跨界整合等十三种群文阅读的方法,这些阅读方法大多结合教学实际来谈,给予教师们清晰、直观的指导,便于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借鉴和创新。十五个群文阅读的经典课例六部分。这六部分基本涵盖了日常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甚至有些内容超出了不少教师所认识的语文教学资源的范畴。教师们无论想要进行哪一种文体、哪一种层面的群文阅读教学,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具体可行的范例。

让我印象至深的是每一篇教学实录前面的“教学立意”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阐述了设计此课的缘由以及此类文章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善良是种才华》这一课中,作者这样阐述“局部立意式”群文阅读:“群文课,讲究‘大’与‘小’的配合,‘大’是取材的视野,‘小’则是立意的聚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甚至半瓢饮,乃是此类课的操作关键。”作者无疑是一个语言艺术家,高深的理论流露于她一“大”一“小”的比较中。

 

                              填表日期: 2021    3    28  


单位: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英文域名:kxyxx.jnjy.net.cn  电话:025-52133743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莱茵达路213号      邮编:211100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