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师徒结对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1/5/21 9:05:57 |1351次浏览
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4 月记录表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师 傅 | 姓 名 | 张芸 | 骨干称号 | 区优青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41 | |
徒 弟 | 姓 名 | 蒋媛媛 | 培养目标 |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24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4.21 | 《人之初》 |
张老师的这堂课将复习旧知和学习新课完美融合。在复习环节,张老师先板书二类字,让学生上黑板注音,借机也可以复习拼音。之后,新课环节让孩子们一起板书课题,相机教授一类字。《人之初》是取自《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例如带拼音读、不带拼音读、比赛读等,在课文的朗读中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
| |
徒 弟 研 究 课 | 4.22 | 《人之初》 |
今天,我上了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一课,课后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能加强朗读,《人之初》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以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既有比赛读,又有男女生对读,学生们兴趣很高。接着,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小就开始起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也应该培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用横线来划他们认识的字,在划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认同感,有了成功的喜悦,知道自己会认许多的字,学习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的强化培养,面向全体还应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还不够丰富,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加强。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后随笔 | ||
《优秀教师的自我修养》 |
何为教书?我认为因材施教为第一要义。 古有,“孔子施教,各因其材。”今有,叶圣陶“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与书中第二章节所提及的以主体实现生命对话的内容不谋而合。听、说、读、写是组成语文学习的四大重要板块。学生们对于这四个板块的敏感度和学习能力一定是各不相同的。在我带领一年级学生早读的时候,我就发现有些学生能很好地记下我领读的内容,并大声完整的将领读内容复述出来,而有些学生却只能记住并复述出一句话的前两三个字。这就展现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些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为己所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发现了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课堂教学时多安排一些朗读以此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述能力。比如,让这些学生带早读、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等等。正如书中“我们需要直面生命个性并关照学生的真实兴趣和情感”所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因材施教的不二法门。我也相信通过更多的针对性锻炼,这些在某些板块有所欠缺的学生能够得到锻炼和长足的进步。 对于教书来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老师是绝对的主体,教育的模式是由老师单向导向学生的。然而在学习了第二章第四节提及的“变革,教师教学生活的风向标”的内容中提及的“教师还要相信自己,大胆进行课堂创新尝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如果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宰,就无法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当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心中所想,也就无法了解到学生们学习中的疑难困惑点到底在哪里。因此,我学会了在日常的教学中,在不影响教案大框架逻辑的情况下,要分配一些时间给学生提问,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去建立更加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只有学生充分的相信老师,才会毫无保留的把所有疑难困惑反馈给老师,老师才能彻底解答学生的疑问。这种将传统的单向导向关系转向现代的双向循环关系,一定会成为我教育工作里的催化剂。
|
注:此表由徒弟填写,月底以电子稿的形式传给周雨晴老师,填写情况将作为青蓝工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填表日期: 2021 年 4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