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课堂:课堂观察新样态 ——科学园小学和永泰路小学联合开展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研讨活动
作者:教科室|发布时间:2021/11/8 22:17:49 |2377次浏览
11月8日上午, “教改背景下聚焦‘学习历程’与‘思维进阶’的课堂观察”活动在江宁科学园小学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区教科室主办,科学园小学和永泰路小学联合承办。活动特邀了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正松老师莅临指导,区教科室汪圣龙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区教科室陈林静副主任以及区内各学校教科室主任、教务主任均到场观摩。
活动伊始,在主持人陈旸老师介绍本次活动的流程后,科学园小学应从祥副校长作为校方代表致辞,他简要介绍了科学园小学教科研的背景和举措以及本次活动的意义,并对在场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们表示了真挚的欢迎和感谢。
课堂观摩——定向
首先由科学园小学的黄志莉老师与二年级孩子们给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认识平均分”,黄老师善用学材和多元化的评价,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逐步建构平均分,通过分层练习、拓展运用,完善了认识结构体系。整节课轻松活泼,将抽象的概念,蕴藏于具体可观的数学情境中,学生加深了体会、理解了本质、学会了方法。
第二节是由永泰路小学的段良盛老师与四年级的孩子们为大家带来的“乘法分配律”一课,段老师注重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深度解读教材的含义,以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引入,蕴数于形。将直观的图形作为开启学生智慧进阶的钥匙,层层深入,不断引导学生多元表征,理解乘法分配律作为一种运算规律的产生、证明和运用,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进阶。
沙龙研讨——聚焦
两节观摩课后,两个观察团队成员分别对课堂现场观察到的信息进行了紧张的汇总分析,最终聚焦学校教改课题予以呈现。
科学园小学的课堂观察团队聚焦学校“适合学习”的教改课题,围绕“适合的学材”、“适合的方式”、“适合的评价”三个方向研制了三份“焦点学生学习历程与关键事件观察量表”。在研讨中,首先由科学园小学的程香主任和大家交流了“适合学习”的内涵,接着,余慧英老师聚焦“适合的学材”,分享了学材对焦点学生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的学习历程,再由魏星老师和程香主任聚焦“适合的方式”,分享了焦点学生学习参与度情况、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及学生的差异性,并基于关键事件进行了反思,最后,单红梅老师和陈洁老师聚焦“适合的评价”,通过图片和故事,生动再现了学生得到适切评价后的心理状态,黄志莉老师作为上课教师,也对于观察组成员的话题给予了适时、关键的回应。
南京市永泰路小学的观察团队聚焦学校“指向学生梯度思维进阶的课堂研究”的教改课题,首先,陈春老师从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出发,简要介绍了什么是思维进阶型课堂以及观察量表的设计与改进历程。接着,殷志文老师聚焦进阶型目标,分析段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进阶的关联性,认为其符合思维进阶课堂的目标。郝瑞亚老师聚焦进阶型任务,深入剖析了段老师是如何通过学习任务,让学生由不会到会,任务精当,自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完成进阶。刘佳玲老师聚焦进阶型评价,对学生的课堂前测、后测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展示了学生的思维层次逐步进阶的过程,由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结构。
观察团队的老师们从本校的教改研究主题出发,将科研和具体的课堂进行有机结合,进行了深入、热烈的互动式研讨。
专家点评——品读
活动尾声,南京市数学教研员刘正松老师从两个方面为本次活动点评,一是“课堂观察”,二是“观课交流”。
就“课堂观察”而言,他认为本次活动研究很“质朴”,没有追随潮流而是深耕课堂,将教科研与一线教师的课堂相融合,以期通过研究课堂中“教”与“学”的历程,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成长。就“观课交流”来说,刘老师认为这两节课有“三个注重”:注重提供学生适中的素材、注重启发学生个性的表征、注重引导学生多元的对话,并且也对两节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活动最后,教科室汪圣龙主任对本次的研讨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借助课堂观察的科研形式让科研走进课堂,从而促进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殷切期望。
教改引领下的数学课堂,老师们在课堂观察的推动下,且教、且行、且思, 为了自身的发展,更为了学生的成长。
撰稿:魏星
校对: 程香
审核:周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