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 让同伴成为最好的资源
作者:教研处|发布时间:2025/9/19 14:40:32 |135次浏览
尊重差异 让同伴成为最好的资源
——南京市小学数学卓越教师培养班研训活动暨省规划课题《指向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差异化资源包开发与应用研究》课例研讨活动
2025年9月18日全天,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承办了南京市小学数学卓越教师培养班研训活动,本次活动也是省规划课题《指向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差异化资源包开发与应用研究》九月课例研讨。以“尊重差异,让同伴成为最好的资源”为主题,通过四位老师的课例展示、程香老师的课堂教学点评分享与特级教师王东敏书记的主题讲座,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差异化资源包的开发,尊重差异,让同伴成为最好的资源,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一节课是三牌楼小学邵佳骏老师带来的《小数的意义》一课。邵老师精心设计“怎样表示彩带的长度”等探究任务,精准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引导学生思考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通过小组交流分享不同想法,让学生在“分一分、议一议”的探究中理解小数的本质。同时,借“将0.01米再次平均分成10份,你是怎么看出就是将1米平均分成1000份的”等思辨环节,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小数意义的探究充满数学味。
第二节课是科学园小学程香老师带来的《间隔排列》一课。课前,教师就精心设计前测题探查学生原有差异,并结合课前试教情况不断调整改进前测题,以了解真实情,把握学生差异。课堂上程老师聚焦学生生成素材,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引出关键问题,并以开放的任务与可选择的资源满足学生需求,将间隔排列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探究活动,真正做到了以儿童为中心。
随后,程香老师结合主题“尊重差异,让同伴成为最好的资源”分享自己的思考。首先是对课程所属领域调整的认识,认为每节课都应重视对规律的探索,对数量关系的把握;接着分享了自己对新旧教材对比的认识;最后结合课题研究分享自己对这节课的设想与教学实施。程老师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拨开教学迷雾,明晰改进方向的交流与研讨。
第三节课是科学园小学张伟老师带来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张老师以“转化”思想为核心分层递进,让“转化”思想看得见、摸得着。“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老师并未直接讲解方法,而是留足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多名学生轮番上阵一个个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初步建立“先割再加”、“先补再减”的认知,既突破了“怎么转化”的方法难点,又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能转化”的本质。最后张老师又用“红线”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由“源”到“流”,使学生体会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转化”思想的价值。
第四节课是科睿小学吴蕴玥老师带来的《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一课。吴老师深入研究学情,围绕“购买香囊”等生活情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吴老师以“42÷3”等除法算式为载体,通过“先分几十、再分几个,最后合起来”的分步引导,结合圈一圈、写算式等多样活动,将抽象的除法运算过程具象化。同时,鼓励四人小组交流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展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数学学习充满活力。
四节课后,王东敏书记开展专题讲座“教学是师生彼此的成长”。教学是师生彼此产生、彼此联结、彼此牵引、彼此创造、彼此成长的生命共同体。学习本质上是个体自我经验化的过程,是独立的精神生命活动,知识仅是个载体,意在承载学生困惑、质疑、思考、探究乃至情趣的经历经验,学习者正是在这样的反复经历经验中,获得启发,寻找并赋予“我的意义”,实现“我的成长”。王书记启发了各位老师思考自己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实践论,怎样去看待今天的数学教学。
此次活动既是课题阶段成果的展示,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科小数学教研组将在课题指引下,继续研究与开发差异化学习资源,让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能在问题解决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阶梯!
撰稿:杨瑜 陈洁
校对:程香
审核:王东敏 应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