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小学科学培训学习心得
作者:15437|发布时间:2017/5/31 14:31:07 |1913次浏览
学习名师 开阔眼界 提升课堂教学境界
——杭州“万人千课”培训学习体会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应从祥
2017年杭州“万人千课”的活动时间是5月5日至8日,其中5日全天报到。出去一趟本来就非常不易,为了确保学习、工作两不误,将培训学习活动对教学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请杨露老师购置了5号下午6:00的火车票,8日下午6:00返程。这样既全程参加了三天的学习活动,又充分利用了双休日。
一个多小时的火车直达杭州东站,到达指定的地点办完全部手续,已经晚上九点多了,虽然有些兴奋,但大家毕竟是忙了一天的课务及事务,疲倦感不经意中慢慢袭来,晚餐简单应付了一下,大家早早休息了。
第二天我们相约6:10分起床,因为住宿的旅馆与听课学习的学校有一段距离,最主要我们担心去迟了占不到好的座位了,毕竟我们是专程来学习的。7:30左右我们乘车来到杭州崇文学校,走进三楼大礼堂,发现我们真是积极分子,估计能容纳500人的礼堂空荡荡的除了工作人员真正的培训者只有5、6个人,好了座位任我们挑选了。以后学习的三天我们一直都是来的最早,首日选定的座位顺理成章成了专座,其他几位江宁的同行也占了我们的光,顺便帮他们留了几个“好”座位。
上午8:30活动准时开始,首场是小学科学大咖——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主讲,喻老师讲座的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教学》。喻老师曾经在去年应东南大学国培班的邀请亲临我校,并点评过我的一节课,所以有亲切感,听得格外认真。喻老师结合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从宏观上谈了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落实,因为他是一线的教研员,他能结合一些具体课例来谈,所以并不枯燥。喻老师具有丰富的讲座经验,他很能抓住教师们的心理,就核心素养的话题娓娓道来,时间不知不觉中流淌,戛然而止时大家意犹未尽。下面的活动就是听课了,唐媛、沈文炎、范颖、闻蓉美、林岚、钱军红等授课教师据主持人介绍都是全国赛课一等奖的获得者,他们的展示课果然都是干货,确实是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师生间深度互动、教学有效推进的,他们的课堂显示出不一般的水平。
培训的三天中还穿插了几位特级教师的研究课,他们都是全国知名教师,也是“万人千课”活动的金子招牌,其中李霞老师的课严谨细腻,徐杰老师的课洒脱奔放、曾宝俊老师的课保持一贯的创新,沈亚萍老师的课重视逻辑推理。几位特级秉持不同的风格,体现独特的教学理念,他们结合学生实际深度开发教材,与学生心心相映,引导学生深度卷入,课堂上精彩纷呈,果然是一份精神盛宴。
浙江本土的钱军红老师目前还不是特级,但他新颖的设计,灵动的表现,呈现出一位优秀教师的大气,给与会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喻老师的讲座,北京教研员彭香老师、吉林省教研员李铸衡老师、浙江省另两位教研员张鼎儿老师、姜向阳老师也做了精彩讲座,我们一个不拉,认真倾听了全部展示课和讲座(包括沙龙活动)
美丽的西子湖畔我曾在2011年随学校低中年级团队活动游览过,本次学习安排的内容丰富行程紧凑,只在7日的晚上与江宁的同行老师匆匆走近。本次学习近距离观摩名家名师的现场课,开阔了视野,尤其是名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再创造,对学生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对课堂的精巧设计和灵动推进都深有感触深受启发,我们应该不断反刍、消化、内化,不断提升各自的课堂教学境界。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充电,每一次充电都应是再出发的提前准备。我想我和几位同事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学以致用,提振精神努力工作,为学校科学学科建设,为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做出应有贡献。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教学
——杭州“千课万人”培训学习心得
江宁科学园小学 杭德宝
5月5日—8日我随学校科学团队的四位老师一同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千课万人”培训活动。说起杭州不免让人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说,未来几天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我们将邂逅一场场视觉盛宴,想想还是有点小激动。一路舟车劳顿,马不停蹄,安顿好之后不知不觉已到晚上九点半,才发现我们四人此时已是饥肠辘辘,为了学习,我们也是拼了。
5月6日一大早我们就驱车赶到主会场,“抢占”前排位置,翻翻课程安排就发现这次主办方请来的都是各省科学学科的特级教师,诸如章鼎儿、喻伯军、曾宝俊、李霞等科学学科的大咖们。相信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课例和讲座。本次培训的主题是“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课堂实践行为研究”,那什么是核心素养?培训伊始浙江省教研室的喻伯军老师就对其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1个核心3个维度6大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三个维度是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是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讲座中喻老师就这些做了具体的阐述,并且结合《水珠从哪里来》课例谈到了培养理性思维应从证据开始,尊重实施、尊重证据,证据说话是理性思维的开始,即实证意识,而探究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途径。最后他用一个笑话来结尾,幽默风趣,让人回味。杭州市景苑小学特级教师李霞老师的《为了促进学习的科学教学评价——聚焦考核核心素养》报告,也给我们阐述了核心素养的一些认知。她从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命题的技巧以及命题的程序和怎样命一份优质的试卷,指出科学核心素养就是为了学习评价,对知识的应用,对学生思维实践的培养,多方位的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科学界的老前辈特级教师章鼎儿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分析研究》报告幽默风趣,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学活动:一个是老师教的活动,一个是学生学习的活动,两个活动合起来成为教学活动,但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研究基本停留在“教”的研究层面,科学教师要能够重视学生学习层面的研究。
本次观摩活动也有几场精彩的课堂教学让人印象深刻。5月6日我们观摩了几位全国赛课一等奖老师的课。首先是来自广西的唐媛老师执教的《测量水的温度》,让人印象深刻。她能利用ipad、微视频等多种手段展开教学,新颖、学生易懂,尤其是时间记录提示器,可以有效提醒学生读数和更换测量员,便于学生操作。来自北京的沈文炎老师的《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实验器材,他用一根小吸管和一个小瓶子就把学生的思维瞬间调动,设计巧妙,既有趣有直观。同样来自北京的范颖老师执教的《有趣的电路开关》一课他能把控课堂节奏,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一同探究开关的秘密,在适当的时候点拨激发学生,整节课他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5月7日的课堂异常精彩,有几位特级教师的展示课。首先是来自江苏苏州的特级教师曾宝俊老师执教的《光的折射》。曾老师的课环环紧扣,课堂没有过多的修饰,有深度、有结构,实验材料有水、半圆形和梯形玻璃砖,依次呈现,让学生的探究步步深入,发现的也越来越多。这节课弥补了中小学衔接课程的空白地带,带领学生接触事实,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来自浙江的特级教师李霞老师执教了《植物的生存》,李老师处处以学生为本,时时刻刻以课堂生成为重,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会说、敢说、敢反驳、敢辩论。课堂上李老师让学生明确了科学阅读的重要性,把植物带到课堂,也直观有趣,课堂自然生动,学生学习投入。
三天的学习是短暂的,让人意犹未尽,也让我有很多的感慨:我们小学科学课堂该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要给学生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课堂?核心素养下观照的科学课堂如何教学?这是我作为一名一线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在教学中也需要我去不断实践研究的。“且行且思”,在科学教学的征途中,希望能向名师看齐,多学习,多思考,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进步!
“千课万人”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科学课堂实践行为研讨观摩会学习心得
科学园小学 杨露
2017年5月6日-8日,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科学课堂实践行为研讨观摩会,在杭州如期举行,怀着满腔的学习热情,我开始了一段为期三天的学习旅程。主办方特别邀请16位专家,为我们呈现了11节优质课、5场学术报告和1场圆桌论坛,短短三天,收获颇多。
一、学术引领,开拓视野
随着基础教育深入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科学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更多创新和突破,喻伯军、彭香、李铸衡、章鼎儿、姜向阳五位老师的学术报告为我们拨开了层层迷雾,让科学教育有了新的方向。其中喻伯军老师的讲座《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喻老师首先谈到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接着喻老师重点分析了如何培养理性思维。培养理性思维从证据开始:尊重实施、尊重证据,依照证据说话是理性思维的开始,即实证意识。证明从何而来?观察和实验,逻辑推理。例如:《水珠从哪里来》,学生的想法:杯口流水;杯壁渗水;杯口漏气;杯外气体。很多学生一直坚持水珠是渗透出来了的;有些学生则认为是外面的气体变来的。生:把水倒掉,看空杯子会不会出现水珠;生:发现冷的空杯子也能出现水珠;生:水珠不是里面渗出来的;最后用冷杯子和常温杯作比较,确定受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探究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途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体验,不在乎热闹,更重要的是思维参与和思维发展。
最后喻老师以一个值得思考的笑话,警示了我们:
师: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鸟?
生:是用无声手枪?声音在多少分贝?鸟不是聋子吧?有没有傻鸟?鸟怀孕了吗?确定打中了吗?鸟全都飞的动吗?鸟不是装在笼子里的吧?
师:……
生:如果死鸟掉在树上,还剩一只。掉地上,没有。
教师在课堂中想得到的是正确的结论,常常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变化和发展,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
二、优课示范,更新观念
“千课万人”活动中最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的就是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观摩课了,这些优质课给我的总体印象有以下几点:
(一) 教师的综合素质高
唐媛老师活力四射,闻蓉美老师美丽大方,曾宝俊老师温文尔雅,徐杰老师幽默风趣,李霞老师亲切自然,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很高。教学理念先进,面向全体学生,课堂驾驭游刃有余。
(二)精心设计教学课堂
教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不仅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更是独具匠心。沈文炎老师在《空气占据空间吗》给学生的猜想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推理层层深入,促进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范颖老师在《有趣的电路开关》一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推理能力,学生自己给不同的开关命名,并找出其工作原理及在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三)教学过程精致
纵观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步骤,都设计的恰到好处,都能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灵活的方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曾宝俊老师在《光的折射》一课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看似简单的道具,带领学生层层探究,步步深入,最终得出“光的折射规律”,也只有曾老师这样的名师才能驾驭这样的课堂。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沈文炎老师的《空气占据空间吗》这节课,这是来自北京的一位青年骨干教师,看上去温和而谦逊,要不是翻看参会指南,我也不会想到,他曾获全国科学课观摩与展示评优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教师基本功大赛实验技能与展示评比一等奖,北京市自制教具评优一等奖,自行研发教具获国家专利等。接下来,我就谈谈他的这节课。
首先沈老师以学生熟知的固体和液体引入新课,在多次实验后,学生认识到物体会占据空间。接着猜想: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瓶子,上面还有一个漏斗,如果老师往里倒水倒不进去,你认为可能是怎么回事?学生猜测有物体在瓶中占据空间,如何验证呢? 教师给学生分发小棒,并用小棒探测瓶中的情况。学生实验中发现小棒可以顺利插入瓶底,因此可排除瓶中是固体占据空间,学生还发现小棒周围有气泡出现,学生猜测可能是空气在瓶中占据空间。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此时老师又发给学生一根吸管,并说明吸管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惊喜得发现,瓶中的空气通过吸管被放出,漏斗中的水面也就自然下降了。进一步说明瓶中占据空间的很可能是空气,为了更有说服力,教师将一根橡皮管联通瓶子,并通入水槽中,学生发现管中冒出了气泡,再一次说明瓶中确实是空气占据空间。
这是一节值得回味的好课,整节课中贯穿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如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善于倾听和交流的习惯等。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抽丝剥茧,在“解暗箱式”的探究过程中,实验环环相扣,思维层层深入,最终揭示事物的本质。学生能够根据事实进行猜想分析,体验合作研究的快乐,科学素养也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得到提升。
三、互动评点,指明方向
常言道:一千位读者有一千位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位老师也会呈现一千种课堂。11位老师根据自己对科学的见解以及对课堂的把握,展示了11堂各具特色的示范课。几位专家也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客观评价了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对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有很大的启发。
这次杭州之行,让我学到了很多,为我今后的科学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我将继续潜心研究教学,努力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