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卓茜 10月读书随笔
作者:杭德宝|发布时间:2019/11/7 16:36:25 |992次浏览
《我这样教数学》读书心得
潘卓茜
我认真地阅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此书详细的记录了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我认真阅读后,顿生感慨与敬意之情。下面说说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
一、华老师课堂语言丰富精彩
在他的课里,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角来比,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提议大家再次鼓掌!”
“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
“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
“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
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乐观地迎接挑战
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 设计一节课,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最根本的是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内容决定形式,教首先是因为需要教。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和环节,我们应该多多地追问“为什么”。比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只是多问了两个为什么,顺着学生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
华老师备课前的问题与困惑是:
1、我们让学生测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了吗?
2、“角的度量”一课教学法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
3、我们的教学法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量角的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方法和思想呢?
围绕以上问题,华老师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思考消化,和老师们交流,比较选择等等过程,最后定出了角的度量一课围绕三个主要问题开展教学:
华老师是乐观的人,乐观的面对挑战。书中有一段谈到华老师,因为忙,在周三的时候摔破了头,缝了六针,周六还要到外地上课。李烈校长都为他担心,课还能上否?他没有被困难所阻,而是积极的应对,不断思考自己的课该如何上。在周五乘飞机时还想出了上中括号一课的精彩开场白与结束语。对照自己的教学真是非常的惭愧,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未主动努力过,把锻炼当作困难与任务,于是能躲就躲,不能躲也会找借口,能逃避就尽可能的逃避,实在逃不过,只好硬着头皮上!唉,真是不应该!
三、热爱读书,勤于思考
整本书中可以看出华老师专业素养造诣非常的深。他说到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要多看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多学习、借鉴、实践。华老师每次备课,都会深入挖掘教材,学习它,研究它,吃饭、走路时都对它念念不忘,有时废寝忘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华老师说这样的话:“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作为一线的老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我想教学就会达到高效,课堂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像华老师学习,认真备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用严谨的态度,去要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