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10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19/10/30 17:21:32 |938次浏览
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十 月记录表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师 傅 | 姓 名 | 袁雯 | 骨干称号 | 区德育带头人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34 | |
徒 弟 | 姓 名 | 周雨晴 | 培养目标 | 区优青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25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2019.10.23 |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一课是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文章,也是一篇略读文章,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换成有意识的阅读策略,转变成有意识的阅读。 袁老师紧紧围绕着“一边讲故事,一边预测下文,学会基本的预测方法”这一教学目标,通过题目、插图、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预测,并续写结尾,续编故事。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预测不是无端的猜测,需要有文本的支持,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作出有根据的判断;预测没有对错之分,要在阅读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有了这些引导,孩子们的预测大胆而奇特、合理而有依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际续编故事环节,不仅让孩子们学会运用预测,同时也在训练他口头编故事的能力和想象力。 值得一提的是,袁老师为了凸显阅读策略的要求,课前没有要求孩子们进行课文的预习,确保课堂的预测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整节课袁老师由扶到放,由教到用,鼓励学生在预测中懂得预测有据、预测有法,提升阅读的判断力和想象力。
| |
徒 弟 研 究 课 | 2019.10.28 | 成功之处: 要多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来激励和鼓舞学生。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后随笔 |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 近期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老师的事迹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他的坚持与耐心,他的爱心与智慧另我折服。 雷夫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在洛杉矶的一个会漏水 的小教室里面一干就是二十八年,从未离开。他用自己的整个青春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感动了整个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我认为在雷夫老师的身上,有两点可贵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第一,学习雷夫老师的坚持。雷夫先生每天坚持着带领学生沉迷在莎士比亚、代数以及摇滚的世界中。看到这里,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拿自己来说,上课、批作业、讲习题这些事情已经把我搞得焦头烂额,更不要说每天带领学生阅读了,更厉害的是雷夫老师居然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在狭小的教室里排练出了一场莎士比亚剧。读过莎士比亚作品的都知道,莎士比亚的作品语言极具特色,有丰富的词汇、生动的比喻以及俏皮滑稽的双关语,光是简单的阅读已经不易,更何况是将他的戏剧演绎出来。如果不是雷夫老师的坚持,学生们是不会取得这种成绩的。 在培养学生阅读和指导写作这两个章节的时候,我在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应该让孩子多阅读,但就是缺乏雷夫老师这种耐心。他就是这样耐心,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 第二,学习雷夫老师的付出。雷夫老师在56号教室开始他的教育征程后没有了节假日,他把自己奉献给了学生。每天早早来到教室与孩子们做习题,晚上等别的班走光了才下班。这样的作息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十天半个月能坚持,可是要坚持一辈子,那真的是太难太难了!正如他所言,当老师是要有牺牲精神的。 作为老师,就要有一颗平常心,看待学生的一切,像雷夫先生一样,坚守自己的岗位,对学生耐心、爱心,这才真的算的上教育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