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12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19/12/31 14:21:41 |1006次浏览
师 傅 | 姓 名 | 余慧英 | 骨干称号 | 区优青 |
学 科 | 数学 | 年 龄 | 29 | |
徒 弟 | 姓 名 | 仇海兰 | 培养目标 | 区优青 |
学 科 | 数学 | 年 龄 | 28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12.16 | 20以内进位加 | 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 |
徒 弟 研 究 课 | 12.17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 练习至少应该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练习的素材要简洁,有利于学生快速读懂题目,以达到巩固和内化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二是练习的组织要有深度,要通过追问,引领练习走向深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很多的课堂,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素材广泛,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组织练习的过程却过于简单,形如放电影,缺乏深度。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后随笔 | ||
有幸看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教育漫话》十分通俗易懂,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这种深入浅出的东西,只有大师才能写得出来。书中的许多话都能引起我的思索. 例如:“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句话真的引起了我的警醒,我想我们教师的工作要比医师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那么也许会培养出更多的庸医,伤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由此我意识到孩子要从小培养习惯,应从学初就让学生明确班规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而我们在真正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采取鞭挞的方式,其实这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他们就此喜欢上应该做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可以想:无论是什么事情,假如他不高兴去做的时候,却有人去打他,用恶言恶语去骂他,非要他玩不可,或是玩的时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形式很美观,质料很贵重,里面盛着的东西总不能使他感觉到好吃一样。与此同时,这种棍棒教育在实行的时候,学生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时他们便越会放任,显露出的势头回比约束前更加强烈。 读了《教育漫话》,让年轻的我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何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