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12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19/12/31 14:23:35 |1120次浏览
师 傅 | 姓 名 | 徐营 | 骨干称号 | 区学科带头人 |
学 科 | 体育 | 年 龄 | 34 | |
徒 弟 | 姓 名 | 邹春 | 培养目标 | 区学科带头人 |
学 科 | 体育 | 年 龄 | 25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12.9 | 原地侧 向投掷 | 1.教学组织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通过观察...体验尝试...带问题练习...师生讨论...学生比赛... 2.器材选用新颖:本课徐老师选用了橡皮筋作为教学器材,并能将器材一物多用。 3.教学过程收放自如,消极时间几乎没有出现。徐老师的课中出现多种队形的变换,并且只用几个简洁的指示性口令就能快速调动,多变的队列队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 |
徒 弟 研 究 课 | 12.24 | 30米快 速跑 |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充分的体现。大部分练习都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生缺少自我发挥,自我学习改正的空间。 2.组织接力赛的时间过长,使得练习密度大大降低。老师可以安排小助手去另一头组织,自己组织这一头就行。 3.巡回指导发现学生错误时要及时评价纠正 4.动作要领要提前组织好,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动作讲解清楚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后随笔 | ||
体育教学 | 先前在《体育教学》一书中看到一篇文章:“体育教材生活化”问题思考,前期研究文献表明关于此类问题,研究成果较少,说明这个问题实践中用的多,理论提炼少。 我们体育课所学的立定跳远、跳高、投掷等动作一开始生活中是做什么用的呢?我觉得每个体育动作最开始都是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是由于现在的竞技需求一步步改变成专业的动作,已经远离了日常的生活。而‘体育教材生活化’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和选择中体现生活经验,使得学生在课中学练时能不枯燥、能学会、会使用。 要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无非就是把体育教材转化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动作或者反之,但是这种结合呢,可能并不适用于初中及以上年龄较大的学生。因为初中及以上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学习更多的运动技能,不需要利用生活化来开发易学易懂的教材。而小学生更适合游戏与教材的结合,生活化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练及应用。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内容为爬行的展示课,刚开始在设计课的时候,我的思考方向都是如何用各式各样的组织形式和游戏让学生掌握高姿爬行和低姿爬行,试上之后呢习得效果也不错,但是有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我们学了这个爬行有什么用呢?当时我回答了学生......我在想,可不可以直接在课中教学的内容本身就能够学以致用,是空口无凭式的情景导入。某次路过建筑工地看到工人爬梯子,我就想如果将爬行与爬梯子结合起来会怎样呢?于是在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之后,我将合适长度的竹梯融入进二年级体育课堂。在另一个班级试上之后效果更佳,课堂氛围和学生练习效果更好。 后来看到这篇“体育教材生活化”文章,我觉得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材生活化确实值得思考,但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深入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