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6 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0/6/30 15:44:24 |1167次浏览
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6 月记录表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师 傅 | 姓 名 | 刘彬 | 骨干称号 | 区带头人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43 | |
徒 弟 | 姓 名 | 毛唯 | 培养目标 | 区优青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27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2020年6月4日 | 记金华的双龙洞 |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课文里的语言表达条理清晰,描写生动。刘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时,很好地运用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方式,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能真正地静下心来走进课文,细细品读课文内容,学习本课中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同学们在刘老师的引导下,语文学习真的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与提升。此外,在拓展部分,刘老师出示了另外的景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模仿课文再去写一写,练一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 |
徒 弟 研 究 课 | 2020年6月17日 | 夜色 |
本课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再去比较,发现异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还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汉字,让汉字课堂更有活力与生机。 其次,在执教本课时,我还采用了多样化的朗读教学形式。通过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个人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充分的诵读中,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本课的背诵任务。 但在执教过程中,我的语言有些琐碎,不够简洁直接,导致在有些问题的解决上孩子走了些弯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多注意,多磨练。争取更大的进步。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后随笔 | ||
《教有所思》
| 专注每一份思考 在忙碌而又充实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会思考,为人师者,如何真正地做好“教书育人”四个字。最近读了李老师的《教有所思》这本书,心中感慨万千。书中并没有突如其来的说教,更多的是朴实无华却又发人深省的至理箴言,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跟随作者认真反思如何践行教育理念,真实地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展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工作的每一份思考,让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对待教育工作的每一份专注,每一份思考。 我常常会思考:何为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李老师的书中给了足够深刻透彻的诠释,即“由爱升华成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才是教育的真谛”。读到这句话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此之前,我们常常会说做到心中有爱,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爱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殊不知,爱是前提,责任是保障。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希望受到学生的尊敬,甚至会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这潜意识暗藏了师生并不平等的心态。爱是理由,而不是借口。我们作为老师,应当更加深刻地理解这句话,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去改变观念,去明白爱来自于相互尊重,来自于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份陪伴,来自于困境中的每一份关爱。这种深入教育本质的反思往往是我们很难做到的,李老师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也正是出于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于教育事业的不断思考。 我常常会思考:应当以何种心态面对教育工作?书中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教育应该有三颗心: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让我们能够和孩子一道共同成长;爱心,让我们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责任心,则真正让我们细心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读完李老师的书,我扪心自问:今天我笑着帮孩子处理问题了吗?我和孩子坐下来谈心了吗?今天我和家长交流孩子学习上的困难了吗?教与学,顾名思义,是在教育和学习中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而要让自己真正地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反思自己当前的状态,是否真正地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只有不断反思和修正,教育工作的价值体现方能顺其自然。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教书育人当成一份谋生活的工作,那很难能够真正地做到“称职”二字。也许我们从事的工作默默无闻,甚至有点枯燥繁杂,但是应当专注每一份思考,让自己真正地成为称职的教育工作者。 我常常会思考:真正高效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同样,这本书解开了我内心的困惑。简单来说,在于两个字:“专注”。何为专注?那就是专注于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专注于自己对师生关系的每一次思考,专注于自己对于教育工作的情感表达。李老师还在书中写道:“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专注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也不代表固守成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思想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何跳出思维怪圈,享受自由思考的快乐,是我们获得进步的源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思想者,思考当下的教育体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思考日常的教学方法,从理念、思想、方法上做到相互契合和完全统一,才能让自己和学生一道,快乐成长。 我常常会思考:当代教师如何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对于自己的要求?读完李老师的书,我深刻地理解了主动思考的重要性。今年由于疫情影响,老师需要通过网课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对于线上教学,其虽然在形式上是教育工作的重大创新,但是在效果上,在实施初期受到了严峻挑战。我认真思考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很难直接参与到对于孩子学习效果的把控。后来,我深入和每一位家长沟通,思考破解之道,把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通过这种三方的有效互动,日常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项任务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老师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方,必须也必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能因为一时的方法失当导致教学效果变差而丧失信心,而应当始终以最饱满的热情去践行正确的教育理念。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当顺其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平时的工作中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我应该如何改进自身,真正地让孩子受用终生? 我常常会思考:何为教师的使命?这就要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初衷出发。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最初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处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份热爱很纯粹。李老师的书中最开始的一句话:“生命和使命同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生命对于每一位教师工作者都是有限的,但同时又都是无限的,因为我们身上都会有无限的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如何让自己在这个道路上正确地走下去,少走弯路,李老师的书给了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不忘初心。李老师的书中介绍了大量自己对于教育工作的思考,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热爱。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人民教师身上的那种使命,也常常告诫自己需要不断反思,加强理论学习,适应时代发展,努力开拓创新。我们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像李老师那样成为一位教育家,但是只要心中有爱,有坚持,有思考,有行动,我们又何尝不是属于自己内心的“教育家”呢? 合上李老师的书,让我再一次受到了心灵上的洗涤,更加明确自己未来奋斗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需要像李老师那样,时刻反思自己,敢于突破自我,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