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6 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0/6/30 16:01:15 |897次浏览
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6 月记录表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师 傅 | 姓 名 | 宋丽琳 | 骨干称号 | 区带头人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30 | |
徒 弟 | 姓 名 | 孙绮玥 | 培养目标 | 区优青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24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6.10 | 《我是一只小虫子》 | 在备课、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自述性散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宋老师的授课,我感受到精心细致的教学设计,扎实、多元化的识字特点让我耳目一新。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宋老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如《我是一只小虫子》是出示螳螂、天牛、蟋蟀等图片来认识小虫子,从图入手,直观形象地认识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设问过渡: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思考引入课文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宋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如在集中识字时,“昏”字引导学生运用两种方式来识记分别是:加一加的方式认识“昏”字“氏+日”和字理识字法出示图片演示“昏”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同偏旁归类识记法:出示“屁、尿、屎”归类同部首“尸”,再以出示“股、脾”归类同部首“月”,延伸其他月字旁的字,联系课后题观察书写特点,得出结论月字旁与肉有关,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游戏认识“脖子、笑脸、胳膊”等身体部位和词语;运用部件相加法,认识“酉+星=醒,女+审=婶”等,出示女字旁得出结论是表示女性特定称谓,延伸认识“娘、奶、姑、姨”;运用借助熟字减一减识记法:“例”去掉单人旁变成“列”,“佛”去掉单人旁变成“费”,“兔”去掉点变成“免”,宋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识记方法教学生学习生字,更提醒孩子们以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真是有兴趣才会有主动性。宋老师也特别注重学生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学习前和写字前都会强调坐姿、书写姿势。 接着宋老师以“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为什么“我”和伙伴们会有不同看法?这两个问题进行对比的学习,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理解课文。文中小伙伴们认为当一只小虫子的“一点儿都不好”,是因为有时看不准屁股会被苍耳刺痛,有时不留神会被小狗撒的尿淹得昏头昏脑,还有时可能会被小鸟吃掉。而我认为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是因为早上可以在草叶上醒来,可以用露珠洗脸,把触须擦得亮亮的,还可以跳到狗的身上乘坐特快列车去旅行。而且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伙伴。 理解词语和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宋老师善于抓住关键词语用多元化形式讲解课文,如“摇摇晃晃”拓展几个AABB式的词语,再想象画面小虫子都干了什么,给出提示“伸懒腰、洗干净、擦得亮亮的、跳到狗身上”,最后出示叶子、露珠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舒服的感觉;提示“免费、列车”有趣的生活,借助小狗的图片,为了帮助理解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宋老师继续追问:你会跳到哪?感受愉悦的心情;观看小虫子的视频,感受小虫子的自由自在;出示屎壳郎、螳螂、天牛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小伙伴的特点;最后老师范读,重读重点词,让小伙伴更加形象有趣。 在学习课文中,老师采取了范读、默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对重点语句、难读语句和情感的体验进行指导。如通过动词“伸、洗、擦、”的理解体会舒服的感觉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跳、免费、列车”和小狗图片结合想象体会快乐,读出快乐、有趣的感觉。 通过宋老师课堂的学习,我明白了认真的钻研备课,精心打磨的教学设计,扎实的基本功都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我也会继续为之前进。
| |
徒 弟 研 究 课 | 6.16 | 《亡羊补牢》 |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内容比较简单,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我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导入时让学生们去读一则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孩子们通过文中的几个字猜测到这则寓言是已经学过的《守株待兔》。在这里我顺势告诉了孩子们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我告诉孩子们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引出了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亡羊补牢》。这样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同时也推荐给孩子们《战国策》这部国学经典。 在引出课题后,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去质疑,让他们去猜想为什么会“亡羊”。结合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读文。 一、理解字义,形式多样。 学习词语,理解字义,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去理解字义。例如简单的“则”的意思,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回答,并加以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有的词语比较有意思,我就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主动感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的个性发展。例如学习“窟窿”一词时,我想如果由老师直接讲出意思来,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刻。于是我先让孩子从部首“穴”了解“窟窿”就是洞。然后然给孩子们用手势来表示“窟窿”,孩子们互相讨论着,都在比划着。这时一对孩子发生了争执,男孩比划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洞,女孩不同意,比划出了更大的洞。其他孩子面对这样的状况,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问孩子们:“大家为什么觉得洞有这么大呢?说说你的理由。”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道:“他的洞太小了, 狼不可能钻进去,应该是这样大的洞,因为狼得从这样大的洞里钻进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整个过程,孩子们非常认真和执著。 通过他们的自感自悟,得出了本课的“窟窿” 是能钻得过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当他们得到我的肯定后,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枯燥的学习词语,也变得精彩纷呈了! 二、练习说话,培养语感。 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是读起来也特别有意思。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孩子们说出了亡羊和补牢的因果关系,我就让他们练习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话,体会汉语的特别之处。在指导朗读方面,我注重让孩子们先体会感悟,再朗读。养羊人有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养羊人对两次丢羊的不同反应来练习朗读。我先让孩子们说说养羊人的心情,再让孩子们自读、分角色读、比赛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 三、授之以渔,掌握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的最后,我总结了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希望孩子们能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己去解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当然我的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新课标指出:文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准备这堂课的时间比较仓促,我仅仅解读了文本的表面,没有去挖掘出更深的东西。例如在后面的课堂中有位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狼是怎么想的?我备课只备了自己看到的东西,而没有进行深思。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不充分。很多孩子为了完成课堂练习,没有好好地去品读课文。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3、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没有放手让孩子们去说,总觉得还是自己在引导着孩子上课。这几点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要注意和深思的。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4、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后随笔 | ||
《优秀是教出来的》 | 作为老师,经常会有人问我,优秀的学生是教出来的吗?我可能会考虑再三,因为在教师们的潜意识里,比较优秀的孩子不需要费周折就能有很好的成效,而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无论怎么教也成效不大,老师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处于中间的一部分学生。但在最近阅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这一书后,有一种意料之外的欣喜,受益匪浅。让我油然而生对教育的反思和进取的决心,如果还有人问我相同的问题,我会很肯定地回答:优秀绝对是用心教出来的!当然,这里的优秀指的不只是学习成绩,更包含孩子智商之外的性格爱好、文明礼仪、身体素质、抗挫折能力等社会能力,老师可以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礼貌是可以教的、风度是可以培养的、人品是可以训练的,一个好老师是可以教出一批优秀的学生来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是美国的罗恩克拉克老师写的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于一体的一本书,书中的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他不仅仅是位优秀的老师,更是慈爱的母亲、严厉的父亲,他一人充当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所有角色的总和。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他总结的了55个教育细节,内容丰富,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简单易学,操作性极强,读完后可以去借鉴和模仿。这55个细节,既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培养,又从学习生活到学会礼貌、感恩到坚持,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与可塑性。这些细节往往都是我们所忽视的。作为基本的积累,其实就是从这些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而慢慢攒集而成的。也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未来,优秀确实是教出来的。以下是我的两点心得体会: 一、身教大于言教 克拉克先生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理解学生的感受,并以自身好的方面来融入到教学当中,呵护学生。其中以母亲教育自己的方法方式来关爱引导自己的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我们是老师,但我们也经历过孩提时代,我们也曾经是学生。我们更应该以更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去关爱去引导我们的学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用眼神去肯定,由于我现在教的是小学二年级,低年级的孩子很多小手举得高高的,恨不得老师每个问题都请他回答,如果老师没有选他他就会感到失望甚至沮丧,没有心情去听别的同学的回答和课程的内容。此时一个肯定和赞许的眼神就可以让孩子重拾听课的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仔细听老师讲课,仔细听同学回答的习惯。通过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教会他们要懂得学会尊重、宽容。为人师者需要赏识并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从学习中成长,从鼓励中学会关爱,从关爱中学会友善。我班有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和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不断,原因在于她经常和别人“动手不动嘴”,明明可以用嘴巴说出来的事情她想要用手去告知别人,这让我和她妈妈都很苦恼。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她不爱沟通,但是她的内心又渴望与别人交朋友,这就导致了她会用“打”的方式来交友。我在了解她的性格之后,我给她讲述了很多道理,包括与人沟通的好处、怎么样与人沟通等。这样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我一段时间没有与她谈话,她的方式就依然没有什么改变。那段时间我在思考:究竟要怎么样让她学会与人沟通?终于,我和她妈妈达成了一致,之后的每天都以身作则,好好与她沟通,每天都询问她今天是否和别人产生矛盾,今天有没有和别人张嘴讲话,并且给予奖励,这样她从大人这里明白了“原来好好说话也并不难”,自己也能做到的更多更好了。现在看来,她已经是一个能说会道、擅长交友的小朋友了。 二、具化要求,坚持小事 期望二年级的孩子完完全全按你的意愿行事,这是不现实的。孩子就是孩子,很多对于我们成人而言是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往往是陌生和新奇的。任何一个孩子,如果你告诉他正确的该怎么做,他就会尽最大努力达到你的要求。当孩子犯错时,他们经常会问:“我怎么了?”或者说:“我没干什么呀。”他们确实不明白自己哪儿做错了。书中提到的很多细节,我们每天可能都在重复,可为什么孩子容易犯同样的错误,教育缺乏足够的效果?是因为我们把小事做大,把小事做细,把小事做到位,缺少坚持,缺少执行的力度。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提出具体和详细的要求,使孩子能够分清是非,精益的教学成果来自于精细的日常管理,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将要求细化,教会孩子什么该做,更要有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和细节决定成败的行动,不放过任何一件小事。日常繁琐的事情就是小学生活的主旋律,在这样的生活里学会注重细节是小学生们最需要学习的,因此低年级的老师们不能因为这些事太简单太琐碎而不去训练孩子们,他们此时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能力。比如一件拖地的小事,孩子从刚开始的不会拖到最后的一尘不染,中间需要老师不断的教学、督促,这样才会形成一种习惯。 三、勤于实践,携手向前 克拉克老师的规则原本只有数条,而后来却发展到55条,足以写成一本书。所有的细节都是因为某种情况的出现而产生的。书中写到的这些都告诉我们一定要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不能光有计划,这样很多事情都只浮于表面。我们应该领着学生从做好细节开始,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一起向更高的地方迈进。让他们从进校门到出校门、从教室到操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所有的活动场所每一个环节上都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亲和礼让、令人尊敬,高主动性地给人以一种舒畅积极的感觉。懂得与父母、老师、同学等不同岁数的人交往要分清各种场合的礼数,不要总是因为自己个人的事情而给大家带来麻烦;让他们从每个生活学习的细微之处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建立在互相信任之上,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上才会有更多的好事发生;教会他们做人一定要真诚,要让身边的人感到有依靠,要学会品味学习,创造学习的乐趣,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小大人。 最后我用55个细节中的最后一条作为结束语: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做最好、最好的人。这句话,学生适用,我们也适用。希望我们可以以克拉克老师为榜样共勉,以优秀的态度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