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6 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0/6/30 16:06:39 |949次浏览
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六 月记录表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师 傅 | 姓 名 | 朱雨濛 | 骨干称号 | 区优青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31 | |
徒 弟 | 姓 名 | 汪一帆 | 培养目标 | 区优青 |
学 科 | 语文 | 年 龄 | 22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2020.6.11 | 《古对今》 | 很幸运,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朱老师教学精彩的地方,也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应该说受益匪浅。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朱老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 一法多用。 其次,朱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此外,朱老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虽然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想,让学生结合图片等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有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 |
徒 弟 研 究 课 | 2020.6.10 | 《动物儿歌》 | 《识字5: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 本课教学需要注意两点:(一)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二)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年级小学生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两点: (一)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谜语导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字谜的谜底是即将学习的动物名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字预习的一个拓展,一方面预习了即将学习的生字,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将游戏导入一年级语文课堂中,它不但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并喜欢上语文,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激发孩子兴趣和表达欲望;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以多种朗读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虽然准备地较为充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 (一)时间掌握不充分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之前的教学环节过于顺利,导致时间富余,在写字环节时间还有多,因此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写字教学占的比例过于大。 (二)教学语言过于平淡 这节课中,虽然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但是仍旧缺少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地朗读。我的教学语言比较平淡,起伏不大。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后随笔 | ||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 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这一简单而又蕴含深意的问题曾让多少教师为之思考,为之探索。作为新教师的我,在以往的诸多实习中也曾迷茫过、请教过、思索过。而今,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后,我似乎有了些许的体悟。 以前我觉得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并没有什么固定答案,多是取决于老师的个人魅力,如: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公平公正、和蔼可亲等。而于永正老师却让我看到了另一面,让我突然意识到:学生喜欢的教师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共通的地方——那就是,这个老师一定喜欢他手下的每一个孩子。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加倍地喜欢老师。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 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又或者说,怎样去爱学生呢?于老师总结了他的为师之道,让我深受启发。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由想到新教师培训时几位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他们在讲座中都提到要能够静下来、慢慢走,要能够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多蹲下来看学生。新课改提倡师生关系平等,可现实中老师们常常是以领导者、管理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动辄“应该如何如何”“不准怎样怎样”,强调学生守规矩,整齐划一,往往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隔着课桌和学生讲话”的状态。这就没有做到不以长者自居,也没有做到和学生平等对话。而这会产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于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要把师生关系看成“同学关系”、“朋友关系”,要能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二要宽厚、宽容,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于永正老师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两种“老师”,一种叫“榜样”,一种叫“错误”。前者是“标杆”,后者是“警示牌”。这两位“老师”的指引能让我们不断成熟,学会摆正心态。是人都会犯错,作为老师的我们每天面对着诸多琐事,难免会有烦心的时候,会在学生面前发个火。这之后我们的情绪是得到发泄了,但或许学生只是犯了个小错误,并没有到严声呵斥的程度;又或者孩子的内心脆弱,那这带给孩子的可能就是不可弥补的伤害。因而,我们应该学习于永正老师,学习“甘草”之品格——性温、味甘。所谓的“温”即温和,而且是温中有善。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看到这里,我想起一句话:只要你微笑对待别人,那么别人一定会回以微笑。包容他人,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因此,为人师者,必须要宽容待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三要“打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揉”。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但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须“严”。但同样,一味的严也不行。也就是说要“温”“严”有度,不可执其一端,也就有了上面所说的“打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揉”。通俗来说,就是:在给学生以批评后,当学生感到难过、沮丧,甚至是有抵触情绪时,我们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孩子表现好的地方并予以表扬,使其心理得到平衡。在近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对这一点的确也是深有感触,每每读到这一段时不禁产生共鸣。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四要用相信和期待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我们对罗森塔尔效应一定都不陌生,而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做教师期望效应。这句话告诉我们:老师的表扬、鼓励和期望对学生来说蕴含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只是简单的一句“你的字写得真好看”“我相信你可以读得更好”就会让学生内心一喜,让学生暗自努力。其实,换一个角度,可以说这也是教师的关注、关心和关爱让学生的内心感到温暖,充满力量。关爱本身可以说是一种美好、一种幸福,它能让我们和孩子更亲近。但我们常常止于语言,使他它缺了份“味儿”。陶行知老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充满爱意、理性和智慧,大家肯定都听过。四块糖果是陶先生爱的行动,若是少了这四块糖果,一定会失去一半的美。可见,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只是口中说着要亲近儿童,我们的手里还应该拿着“引起亲近的糖”。因为“糖”会留在学生心中,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喜欢、关爱。比如,学生表现得好,我们可以在言语激励的同时,给与学生橡皮、课外书等摸得着的“糖”。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五要“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的样子”。清晰地记得于老师在书中介绍的话一个经典故事:《摘缨会》。一次楚庄王打了一场胜仗,宴请群臣于渐台之上,命爱妾许姬为大臣敬酒。忽然一阵大风吹灭了所有灯烛。有人趁机牵许姬的衣袖,许姬反手扯下他的帽缨,此人惊慌放手。许姬把这件事告诉了楚庄王,要求掌灯,查出帽子上无帽缨之人。谁知楚庄王不但不掌灯,反而下令所有人把帽缨取下来,而后掌灯,继续痛饮。楚庄王对许姬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后来,一位叫唐狡的人在与吴国交战的时候,作战勇猛,奋力拼杀。楚庄王慨然,问到为何如此奋不顾身。唐狡说:“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其实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可是,如果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如此,教育会真出现一种别样的境界。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么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从于老师的点滴记录中,我总结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的“五要”。作为一名入职不满一年的新教师,我也会以此为从教箴言,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