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小学“青蓝工程”履职 12月记录表
作者:程香|发布时间:2020/12/31 9:11:58 |941次浏览
师 傅 | 姓 名 | 张声涛 | 骨干称号 | 区学带 |
学 科 | 数学 | 年 龄 | ||
徒 弟 | 姓 名 | 史萍 | 培养目标 | |
学 科 | 数学 | 年 龄 | 26 | |
日期 | 课题 | 听课(上课)反思 | ||
师 傅 示 范 课 | 12. 15 | 用字母表示数 | 教学用字母表表示数的写法时,采用先学后教法。学生通过自学提示,完成设置的练习题。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在讲评,纠错。有效地检测了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里练习题设置难易适中,层次性强,有利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的提高。尤其是后面两道题渗透了函数思想,很好的发展了新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
徒 弟 研 究 课 | 12.25 |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 在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经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简言之就是让孩子们经历了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检查正确与否的三个步骤。孩子们在日常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这样的步骤,所以解决问题时很有条理。但本节课“之间”问题与以往解决问题问题不同,孩子们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不难解决,但孩子们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不太精简,因此我引导孩子们规范、总结了解决之间问题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小游戏强化孩子们对“之间”问题的理解,“我说你做”:请从第一排到第四排的同学举手;请第2列和第4列之间的同学起立;请第3派和第5排之间的小朋友拍手。但这个游戏孩子们的完成度不高,后反思难度过大,一是孩子们对“排”和“列”的概念比较模糊,二是孩子们对“之间”和“从哪到哪”混淆。导致游戏浪费时间过长,后边的习题没有得到练习。 | |
师徒 共读 书籍 杂志 记载 | 书名 (刊名) | 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 ||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书中教育和现实教育的不同。苏霍姆林斯基虽从未获得过教师资格证,但是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上课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他曾说过“因为我知道学生们想听什么、我知道如何抓住学生的心”。这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有很大不同的,现在的课堂能获得学生真正喜欢的很少,上课只是为了吸收知识完成任务而已。 追其原因还是课堂不够生动有趣。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到:“在未能用儿童的乐趣吸引住孩子之前,我便无权谈论给他施加什么教育影响”。我觉得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以下这个方面来改变。 可以提高教师的素养,教师素质对学生品德形成、获取知识的作用不可估量。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吸引孩子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师在教育中必须保证自身的素养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说过“如果你不爱孩子,你就从事别的职业吧!”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要爱孩子。只有爱才会让学生敞开心门接受老师的教诲。另外,教师还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自我监控,时时反省自我的言行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其次,教师还要有扎实的知识素养。然后教师还要有高超的教育技巧,只有理论加上教育者的教育技巧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最后要求教师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愉悦的情感、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四个方面。其中特别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觉得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主客体关系更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兴趣,更要多开展一些师生互动的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感情,及时解决师生间的矛盾。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育的开展。 苏霍姆林斯基还谈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要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就多读书。所以今后我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