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备课组活动(二)
作者:陈旸|发布时间:2025/3/28 16:25:43 |79次浏览
“适合”理念引领数学教学创新
——记在“双减”背景下科学园小学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数学教学实践专题讲座
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探索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路径,三数备课组于3月27日举办“以‘适合’的数学活动引领‘合理’经验生成”主题教研讲座。从儿童立场出发,分享了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学教学创新策略,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富有启发的实践范例。
一、聚焦儿童立场,重构教学逻辑
讲座伊始,芮老师直指当前教育痛点:“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唯有从儿童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学科育人。”她提出“适合教育”三大核心维度: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关照思维差异、满足共性发展需求,并通过生动课例展示了如何将理念转化为实践。
二、案例解码:让经验生长看得见
在《因数和倍数》教学案例中,主讲人呈现了如何通过开放式提问“你能举例说明心中的因数倍数吗”,激活学生原始认知。学生从整数拓展到小数、从乘法迁移到除法的自发举例,彰显了“以学定教”的智慧。现场教师纷纷表示,这种“先暴露想法再引导升华”的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概念灌输的弊端。
针对差异化管理,讲座以《小数的意义》为例,展示了“多元表征—错误分析—共性提炼”的教学路径。通过对比学生用不同图形表示0.3元的正误案例,阐明了“差异不是障碍,而是思维进阶的阶梯”这一观点。参会青年教师李老师感慨:“原来错误资源可以这样转化为深度学习的契机。”
三、理念革新:重新定义课堂“错误”
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例研讨环节,主讲人对学生“用字母笔画数对应数值”的“错误”回应引发热议。姚老师强调:“儿童的非标准答案往往反映其认知逻辑,教师的价值在于将‘bug’转化为‘feature’。”这种“容错—析错—化错”的教学艺术,体现了对儿童思维真诚尊重的教育观。
讲座尾声,芮老师总结指出,“适合”理念是对“双减”本质的深刻回应,要求教师从“教什么”转向“怎么学”。我们三数备课组将共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