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备课组活动(三)
作者:陈旸|发布时间:2025/4/30 11:03:41 |150次浏览
4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一年级数学老师们聚集到一4班,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组内备课活动。本次备课组活动是李舒婷老师带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组内课。
李老师以“装扮新年教室”为主线,串联气球、心愿卡、盆花等生活化素材,巧妙将“相差问题”嵌入真实情境。学生从数气球中自发提出“多多少”“少多少”的对比问题,教师顺势聚焦核心问题,体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李老师强调方法渗透:多元表征融合,突破抽象难点。学生用“一一对应”画图法(如黄气球与红气球对齐),直观呈现“同样多”与“多出部分”,将抽象算式“12-5=7”具象化为可视的差异区域。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对比两幅作品,引导学生聚焦“一一对应”的核心价值,凸显“数形结合”的思维力量,学生摆花片、编数学故事(如蝌蚪与金鱼、蝴蝶数量对比),从动作操作到语言表达,逐步内化“相差即减”的算理。教师追问“为什么用减法”,引导学生从“去掉相同部分”的角度阐释算式的现实意义,直指减法本质,符合“为理解而教”的深度教学观。双向对比联结,构建结构化认知,李老师通过“黄气球多7个→红气球少7个”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多多少”与“少多少”实为同一问题的两种表述,进而抽象出“相差问题”的本质——大数减小数。此设计呼应了的“对比中见联系,结构中建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相差关系”的完整认知网络。学生对话生成灵动,赋能主体生长,追问艺术,撬动深层思考。教师以“为什么用减法?”“多的7个在哪里?”等问题,推动学生结合图示解释算理,避免机械记忆。例如,学生指出“虚线后的部分就是多的7个”,教师即时追问“少的部分在哪里”,促使学生双向理解差异,体现“追问即思维支架”的智慧。